基于公益广告视角的海洋保护意识培养与提升

来源 :2011年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海洋保护意识过程中公益广告的作用,旨在告诉读者,海洋保护不是少数组织、部门或少数人的事,也不是临海国家与地区的事.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陆地污染又是海洋污染的主体,因此,海洋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地球村成员,都可以而且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为海洋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其他文献
由于绘画艺术能满足人类生命体身心平衡对艺术的内在需求,并且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资讯(心理意象),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因此绘画作为意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心理障碍的干预有其独特性。Conn对1例20岁具有抑郁、自杀和贪食行为症状的青年应用自发性绘画和投射绘画的治疗方法,通过自我探索促进其情感的成长和应对方式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使其自我形象得到改变。苏明朝等
本文以河海大学的海岸动力学国家精品课程为切入点,罗列了三所开设海岸工程相关课程的国内外大学,简述了这三所大学海岸工程相关课程开放资源的课程设置和发展状况,比较河海大学“海岸动力学”精品课程和其他三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海岸工程相关开放课程,可以看到国内高校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宣传力度不足,没有足够的求学者参与其中,因而没有像MIT那样形成课程设立者和课程参与者共同学习的良性氛围。课程
本文回顾中国地质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创办过程,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是高等学校的四大基本职能,对于新专业的创办和建设来说,它们相互之间往往形成脱节的现象,而中国地质大学正是由于依托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传统优势专业,在海洋科学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有比较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明确海洋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强化特色办学,因而使得海洋科学专业的创办具有高起点、高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从如何帮助海洋技术专业学生选择大学生创新课题,培养其创新情感,强化其创新型意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题目的选择要符合学校和国家在该领域的定位,学生是未来海洋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课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要有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开发和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全面发展。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同学们在和
本文介绍了厦门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程《海洋科学入门实验》和举办"走进海洋实验技能大赛"进行跨学科的海洋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情况,介绍了《海洋科学入门实验》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的基本实验的鉴赏和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及课程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m-building of the state-level oceanography course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of oceanography.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
20世纪初,为维护海权,清政府与国民政府开始发展水产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起陆续建立上海水产学院等若干水产高校,并学习苏联水产高校经验,逐步建立中国水产高等教育的主要格局.经过几十年发展,成就斐然.20世纪末,为适应海洋产业等发展需要,中国的水产高校先后更名为海洋大学,由单科性水产高校转型为综合性海洋大学.为有效构建海洋高等教育体系,今后海洋高等教育宜走高起点、国际化办学之路,建立政府、
海洋是一种文化情结、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意象。中国文化传统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以意象理论关照海洋世界,并将时段定格在先秦时期,发掘先秦海洋意象朝宗、积聚、顺势、谦下、量度等文化内涵.介绍了先秦海洋意象与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一种“比德”的思维方式。“比”是象征和比拟,“德”即道德人格。“比德”,就是指以自然事物的某些特点。从先秦海洋意象与审美教育方面,海洋世界不仅是一个真的世界、一个善的世界
开展跨学科教育是知识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征所要求的,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海洋大学针对学校是理科学生为主的特点开设汉语写作、语言表达课程,还针对学校的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海洋学》《海洋文化概论》等,同时实行了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创新学分制度等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为中国海洋大学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建议,要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学科教育计划,特别要明确在特殊使命完成中的作
环境学科集中、快速发展,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但是,环境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环境学科遗存强烈的母体学科色彩,缺少环境哲学思想的引导,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自己的“特质”,没有形成办学的社会地位优势。过于强调规范统一,造成培养学生千人一面,失去原有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环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是单一的某个学科或某两个学科能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