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KGDS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显示体外胰岛移植IBMIR可行性,为无创、实时、动态的研究和评价IBMIR探索一种新的分子影像方法。方法体外IBMIR模型(7ml新鲜全血+1000IEQ新生猪胰岛)分为三组,均重复3次:A组对照组,不加造影剂;B组加普通超声造影剂;C组加靶向超声造影剂。将上述各组Loops固定于摇床上,并浸于37℃的水浴槽中。采用超声造影模式实时观察Loops管内的回声,记录超声发现血栓出现的时间;并采用Line成像模式存储在硬盘,脱机分析血栓超声回声强度。实验开始后10min、30min、60min等三个时间点,经70μm过滤网过滤Loops管内血液,检测过滤液体的凝血系统(ATA、D-dimer)、补体系统(C3a、C5b-9)及胰岛素含量等指标,过滤网内血块做病理学检测。结果 A组没有加入造影剂,超声不能发现血栓形成;B组、C组加入超声造影剂后超声可以发现血栓,其中B组加入普通超声造影剂,血栓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周边及内部无增强,呈充盈缺损改变,发现血栓时间约为7.3±0.5min,血块超声增强强度的平均灰阶值(level)为31.22±3.56;C组加入靶向超声造影剂,超声清晰显示环状增强的血栓,发现血栓时间约为13.2±0.6min,其超声增强强度的平均灰阶值(level)为75.85±5.21。B组、C组血栓平均灰阶值及发现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检测证实各组均发生了IBMIR;病理结果,胰岛与新鲜全血接触后,其表面形成血栓壳,加入带荧光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显微镜可以清楚观察到胰岛周边呈明亮的荧光光环,与血栓壳位置、形态、范围完全吻合。结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可以靶向显像IBMIR,为无创评估IBMIR的发生及其范围、程度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