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成長金紅石二氧化鈦奈米棒陣列之成長特性研究

来源 :2016年台湾陶瓷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水熱法在FTO 玻璃基板上成長金紅石晶體結構之二氧化鈦奈米棒陣列,藉由控制製程溫度及反應時間來探討二氧化鈦奈米棒陣列之成長特性,研究結果發現二氧化鈦奈米棒的成長有兩個階段,初期是橫向成長,之後會由橫向成長轉變為縱向成長,且當二氧化鈦奈米棒由橫向成長完全轉變為縱向成長時,二氧化鈦奈米棒陣列的成長密度會達到最高值,並隨著製程溫度與反應時間的增加,二氧化鈦奈米棒的直徑與厚度亦隨之增加,此外二氧化鈦奈米棒由橫向成長轉變為縱向成長之轉變時間會隨製程溫度上升而減少。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沉澱法製備CeO2 粉末,探討製程溫度對CeO2 粉末特性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60℃ 的環境下會產生針狀的CeO2,5℃ 的環境會產生片狀的CeO2.XRD 分析圖譜觀察,可得知皆為純相CeO2.經過1000℃ 持溫6 小時下燒結的片狀CeO2 燒結密度為93.3%;經過1000℃ 持溫6 小時下燒結的片狀CeO2 燒結密度為87.4%.由圓錠之SEM 圖可以觀察得知,片狀和針狀CeO2
本研究使用靜電紡絲法製成一維CuAlO2 奈米絲,研究退火條件對CuAlO2 奈米絲特性的影響,以醋酸銅、硝酸鋁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1 300 000)溶於去離子水製備成前驅液,奈米絲的晶體結構和表面形態分別可利用X 光繞線分析儀和場發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和表徵。將為燒結的紡絲以不同的退火條件進行熱處理,預先在700℃下退火時,奈米絲為CuCr2O4 的相,接著在1000℃下快速退火30 分
本實驗以靜電紡絲法製備一維CuFeO2 奈米絲,其晶體結構是由X 光繞射儀分析,以場發式電子顯微鏡來觀察其組織形貌.CuFeO2 奈米絲在750℃ 空氣下退火3 hr,尚未得到CuFeO2 相而有CuO 相的殘留;在750℃ 下退火3 hr 有形成CuFeO2 相,而CuO 殘留的已大幅減少.電子顯微鏡顯示出奈米絲的平均直徑大約為88 奈米.
会议
本研究希望能以最低耗能且低成本的方式來得到α-cordierite.以傳統方法使用高嶺土、滑石、α-Al2O3 作為原料,並結合sol-gel 法製程低耗能的概念,希望能在低溫下合成α-cordierite.研究分別先改變α-Al2O3 粉末粒徑,後改變高嶺土粉末粒徑,觀察是否能在低溫產生μ-cordierite,進而在低溫得到α-cordierite.研究主要透過PSD、DTA、XRD 等儀器分
近日二氧化鈦懸浮液在工業上廣泛應用,而為了使懸浮液具備良好的分散性質,故常於懸浮液中添加分散劑來提升系統穩定性。二氧化鈦在分散劑選用上,利用本研究先運用粉末表面鑑定技術,來探討不同表面性質之二氧化鈦與所常見有機溶劑之關係;再運用具有不同有機官能基之分散劑進行試驗,比較對於懸浮液穩定能力,結合表面電位分析、流體性質和吸附模式。
奈米級晶粒之鈦酸鍶塊材,具有較多晶界可增加聲子散射的機率,有助於塊材熱傳導率之降低;透過摻雜鑭、釹等稀土元素,可以增加電傳導性質.此等均可改善塊材之熱電性質.為製備奈米級晶粒之塊材,本研究檢討低溫合成奈米級鑭、釹共摻雜鈦酸鍶粉體之方法及其燒結性.粉體及燒結體的相分析及微結構是以XRD、SEM等儀器分析.本研究以製程A、B兩種方法製備粉體,分別以異丙醇、乙二醇作為溶劑,並且在低溫(350-600.C
水系二氧化鈦(TiO2)漿料被廣泛應用於產業,如白色顏料等,因此又稱為鈦白。基於經濟成本考量及環境友善性,近年來水系漿料逐漸取代傳統有機溶劑成為研究重心,若要有效應用,漿料必須具良好分散性。本實驗選用四種離子型分散劑,以表面電位與沉降高度交叉分析,最後進行流變分析,探討各分散劑之最佳添加量。
本研究探討奈米級氧化鋁粉末於熱處理過程中,其外型的改變,以BET、XRD、DTA以及TEM等技術校驗。粒體出現圓化為氧化鋁粉末於熱處理過程中最主要之現象。圓化主要發生在蠕蟲狀成長開始前。其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於較低溫時顆粒藉受熱會趨向減少表面能而發生自體圓化現象。隨溫度升高,Ostwald ripening現象相伴發生,於自體圓化同時,粉末中存在相對較細之粒體消失。而至最後階段,氧化鋁粒體則
本研究觀察gibbsite(Al(OH)3)的粒徑大小對以熱水法製備的boehmite 粉末的影響.實驗以球磨處理得三種粒徑之gibbsite 粉末(d50:7 μm、3.5 μm 及400 nm).將此等粉末於230 ℃熱水環境下進行不同時間的持溫處理,由之瞭解所得boehmite 粉末外形之影響.利用 XRD 觀察boehmite 生成,以粒徑分佈儀、BET 比表面積儀、SEM 及TEM 觀察
本研究結合水浴法及連續離子層吸附與反應法成功的在FTO 玻璃基板上製作ZnOCu2O核殼奈米棒陣列,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試片的顯微結構、電子能量散佈分析儀(EDS)分析組成成分、X 光繞射分析儀(XRD)鑑定結晶結構、拉曼光譜儀分析材料的鍵結結構及使用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分析試片的光學特性.結果顯示增加溶液的浸泡時間可以有效提升Cu2O 薄膜成長在ZnO 奈米棒表面的披覆性與均勻性,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