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液态锂铅失流事故数值模拟

来源 :第十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增殖区核热功率密度高,液态锂铅失流事故发生时能否有效将热量排出是检验设计方案安全性与可行性的参考依据。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增殖区锂铅失流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失流事故发生后锂铅的温度变化参数,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石灰性紫色土分布的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陈家湾小流域为研究区,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结合GIS技术,估算了紫色土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流失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盐亭紫色土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681.859兆焦耳.毫米/ (公顷小时),土壤可蚀性为0.357吨.公顷小时/ (公顷.兆焦耳.毫米)。陈家湾小流域坡度
本研究利用山腹边坡斜面崩坏机制配合地下水位上升公式,推导出崩坏系数之计算公式,进而推估集水区境内之崩坏潜势,接着搜集崩坏潜势所需之参数,以GIS系统建构崩坏潜势评估各参数之图层,分析集水区境内平均坡度及有效集水面积,推估出区域内之地文潜势,并分析因边坡崩壤土石进入河道之料源多寡推估有效土体崩坏潜势,最後结合地文潜势与土体崩坏潜势定义土石流发生潜势。在模式验证方面,本文选取南投水裹乡上安村南投071
为营造良好之亲水环境,创造人与自然溪流和谐共存之意象,河溪生态之保育或复育为重要工作项目之一。在上游集水区,无论是进行河溪生态之保育、复育工作或者是整治河溪避免发生洪水、土石流等灾害,整治工作前後都应进行野溪生态栖地之评估调查,了解野溪之生态背景资料与整治後对於生态复育之成效。溪流生态栖地之评估方式繁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学者(例如:水利、生态及地理学者),在进行栖地分类与生态栖地评估时,所使用
为综合治理开发澳门附近水域,必须评估该水域水贸和控制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手段。本文描述该水域平面二维非恒定潮流运动水质模型的建立、校准、验证和应用。计算与寅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不同陆地污染源排放时该水域污染物浓度分布,其结果是合理和可靠的。同时对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计算,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环境容量提供了依据。
本文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胜地区世界银行贷款专案的科学实践,剖析了淤地坝建设对水环境调节的作用。并论述了淤地坝建设的有利条件,指出淤地坝建设是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营造沟道人工湿地的可靠保证,也可作为黄河系统节约输沙水资源和洪水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有关部门应大规模发展淤地坝建设。
本文从湿地调查范围、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主要生物、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主要水体功能等方面对海河流域湿地资源做了详细介绍。海河流域内分布着滨海、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等五个类型的湿地。经调查,全流域湿地面积87.97万hm2,占流域总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湿地内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0多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0多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余种。2005年,生活在湿地及其周边
通过选取合适的数学物理模型并编制其计算程序,全堆芯分析了具有两种组件结构形式的板状燃料元件反应堆堆芯稳态流动换热情况,分析了堆芯流量分配以及由于结构不一致导致的板状燃料元件不对称冷却效应此外,对堆芯发生流动不稳定性的临界热流密度比INSR和燃料元件表面发生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比DNBR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堆芯结构对反应堆运行安全阈值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堆内瞬态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辽宁红沿河冷季海水温度低、时间长,在缺乏同类工况设计可参考情况下,经对各种方案详细模拟计算分析,确定在红沿河核电厂SEC侧进行改进设计,为国内外首例。经FLOWMASTER验证,该设计能满足核电厂安全要求,为国内北方与中部地区核电站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对秦山第三核电公司CANDU反应堆慢化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慢化剂系统的温度分布和流速分布。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文献数据较吻合,证明了数值计算的合理性。由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在重水堆排管容器的左半部分,慢化剂温度较高,速度相对较低,且其最高温度值约为84℃。
钠冷快堆在紧急停堆工况下,在热钠池中观察到冷却剂钠的明显热分层现象。热分层现象会进一步加大堆内构件的热应力。本文应用STAR-CD程序对“文殊”快堆在40[%]功率下的紧急停堆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其热分层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分析的结果与实际堆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一致。该计算对中国实验快堆的热分层现象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