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溪生態棲地評估標準之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营造良好之亲水环境,创造人与自然溪流和谐共存之意象,河溪生态之保育或复育为重要工作项目之一。在上游集水区,无论是进行河溪生态之保育、复育工作或者是整治河溪避免发生洪水、土石流等灾害,整治工作前後都应进行野溪生态栖地之评估调查,了解野溪之生态背景资料与整治後对於生态复育之成效。 溪流生态栖地之评估方式繁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学者(例如:水利、生态及地理学者),在进行栖地分类与生态栖地评估时,所使用之指标往往不尽相同,看法不一,且大部分是定性之描述,少定量之指标,导致现地之工程人员难以进行调查,若相关之指标付之阙如,在设计时,更难以进行所谓之生态栖地营造或是亲水环境营造。本研究以人为破坏相对较下游河溪少、生态复育潜力相对丰富之上游野溪作为研究对象,在蒐集相关文献後,选择工程人员较易使用、物理性量化指标相对较多一由澳洲维多利亚省所发展之溪流状况指数(Index of StreamCondition,ISC)评估模式,本研究将针对台湾10处经整治後之野溪进行评估,探讨ISC评估模式应用於台湾上游河川生态栖地之适宜性,提出修正建议,提供未来建立台湾本土溪流状况指数评估模式之参考。 本研究由溪流鱼类调查之文献资料以及本研究现地调查之结果综合评估,将指标鱼类鱼种种类数目、发现数量(密度[%])以及体长差异加入水生物次指数之评分项目中,并统合整理各研究区域所发现之指标鱼类之鱼种、数量、体长资料,作为评分项目比率分级之依据。另外本研究蒐集溪流鱼类栖地之物理栖地条件(水深、宽度、长度)、化学水质条件(pH值、电导度、水温),以及栖地水流流速资料,与指标鱼类各项性质(最大体长、平均体长、体长差异及密度[%])以单因数变异数分析找出对於指标鱼类影响显着之因数,结果显示物理栖地因数中之水深对於各项指标鱼类性质最为显着。
其他文献
我国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灾害有洪涝灾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其主要对策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建立了3个层次3个安全共计15个指标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迁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台湾沿海地区因人为活动造成地层下陷,种种的水土环境变迁将冲击水资源供需平衡,因此提出稳定且永续之供水管理系统实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缺乏地面蓄水设施之彰化地区为研究范围,其民生与工业供水大都来自地下水,不足水量则由外县市水源支持,因此需充分利用水源以稳定供水。本研究因应彰化地区之水土环境变迁,以供水系统永续管理为目标.提出地面地下水管理调配方法,以提升水资源调配效
水准井具有保持进水量与减缓水井井壁堵塞优势,可设置单一水准井为取水廊道,亦可与宽口井搭配而成辐射井取水工。本研究以MODFLOW地下水流软体仿真水准井取水情形,并以Joshi(1988)及吕劲(1993)之解析公式进行验证,以增加数值模式之可靠度。利用数值模式进行现场仿真讨论现地泄降状况,并由模式水平衡分析推估水准井流入量与来源,应用於林边溪上游地区之案例类比。由研究成果显示,本研究仿真林边溪上游
节水是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取用水过程的损失、消耗和污染,达到科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我国正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发展速度较快,相应的全国工业用水总量一直在增加。到2000年已占全国总用水的20.7[%].工业用水因保证程度或水质要求高,一直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推进工业节水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
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利用指数型地下水补注推估法评估台湾地区之地下水补注量值,首先将研究区域以网格划分的方式,配合经由基流数据估计法与稳定基流分析后所得之稳定基流指数,以及收集降雨量与蒸发散量数据,在将各所需参数代入本研究所建立之指数型地下水推估模式,即可求得各项水文参数于空间上之分布,进而快速估计大范围区域地下水补注量。本研究所建立之模式的优点在于,仅需要收集三种水文观测值一河川流量、降雨量、蒸发散量
本文以山东省典型的井灌区桓台县为例,在总结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单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集成了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综合节水技术模式,为维持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促进区域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模式。
本文通过对宁海下洋涂围垦工程围垦过程中对围去老塘内养殖塘换水能力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解决围垦对内塘养殖的不利影响的方法,给类似围垦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本研究利用过去台湾大学综合灾害研究中心於台北县进行保全户校正与42条高、中优先处理顺序的土石流潜势溪流调查规划成果,提出一整合型的土石流调查与疏散治理规划方法,此方法系以每一条土石流潜势溪流为单位,进行包含基本资料蒐集、现场细部调查、灾害潜势分析、影响范围划定、疏散避难路线规划或检讨、整治工法建议等六大项目的完整规划,依据土石流潜势溪流环境的坡度、雨量的延时与强度以及地表调查後统计的松散土方堆积料
本文选取石灰性紫色土分布的川中丘陵区盐亭县林山乡陈家湾小流域为研究区,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结合GIS技术,估算了紫色土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流失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盐亭紫色土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681.859兆焦耳.毫米/ (公顷小时),土壤可蚀性为0.357吨.公顷小时/ (公顷.兆焦耳.毫米)。陈家湾小流域坡度
本研究利用山腹边坡斜面崩坏机制配合地下水位上升公式,推导出崩坏系数之计算公式,进而推估集水区境内之崩坏潜势,接着搜集崩坏潜势所需之参数,以GIS系统建构崩坏潜势评估各参数之图层,分析集水区境内平均坡度及有效集水面积,推估出区域内之地文潜势,并分析因边坡崩壤土石进入河道之料源多寡推估有效土体崩坏潜势,最後结合地文潜势与土体崩坏潜势定义土石流发生潜势。在模式验证方面,本文选取南投水裹乡上安村南投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