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保素防治小麦全蚀病及对植株个体长势影响试验研究

来源 :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保素作为一种生防类制剂产品,可有效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对小麦的为害.试验表明,荧保素150ml/22.5㎏种子处理,全蚀病防效为80.77%,纹枯病防效为78.83%,根腐病防效为71.19%,对植株个体长势具有促根增蘖壮苗效果,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探明外来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在中国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弄清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境内的扩散路线、趋势及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入侵来源,作者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技术,采集和分析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12主要发生区的种群.分析结果表明:1)在分析的12个方翅网蝽种群中共发现9个单倍型(即H1–H9),其中有4个单倍型(44.44%)为独享的单倍型,独享单倍型的存在表明这12个方翅网蝽种群之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中国重要的水稻害虫,主要依赖嗅觉感觉寻觅寄主和配偶实现种群繁衍,所以研究二化螟的触角叶解剖结构,将有助于研究二化螟嗅觉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在本项研究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获得二化螟触角叶的扫描图像,利用图形分析软件构建触角叶神经纤维球的三维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雌性二化螟的触角叶具有53个神经纤维球,按顺序排列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是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广、发生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寄生于杨树食叶害虫的有效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柞蚕蛹人工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对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林间释放后出蜂率和对杨小舟蛾和杨扇舟
利用柞蚕(Antherea pernyi)茧大规模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过程中,柞蚕茧腐烂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腐烂类型可分为四种类型,未发育或无寄生,寄生但发育进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经过分离培养共分离了11个菌株,经16SrDNA鉴定分别属于Proteus,Serratia和Cosenzaea三个属.柞蚕茧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过程中腐烂是柞蚕茧内源菌所致.
通过样地法对南阳宝天曼越冬蝶类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共发现蝶类5种,隶属4科5属.垂直分布情况随海拔高度的升高种类数呈下降趋势.低海拔数量最多的为深山珠弄蝶,高海拔种群数量最多的为朴喙蝶.
药种同播技术简单易学,防治效果好,药效持长,能有效减少用药次数.0.4%呋虫胺颗粒剂3公斤拌15公斤种子,对地下害虫效果为70.63%.对蚜虫的防效,拔节期为86.90%,灌浆期为84.02%.
近年来粘虫(Mythimna separata)已成为本市玉米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科学对粘虫进行有效的防治,本文对粘虫的识别,粘虫的生活习性,粘虫在本市危害严重的原因和科学防治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
粘虫是玉米作物上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探讨绿色环保且安全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粘虫的防治效果,于2017年6-7月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配合植保无人机进行玉米粘虫的防治,适宜用量为30-40毫升/亩,防效在90%以上.
禹州市是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约80万亩,小麦蚜虫是小麦粮食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多年来连年大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探索和筛选适用于小麦生产的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经济安全的杀虫剂,满足小麦优质、安全、高产的生产目标,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于2016年5月13日在褚河镇湘徐村小麦灌浆期进行了氧乐果、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啶虫脒等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试验,通过药
为了进一步探明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生产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平桥区植保站于2017年4月25日在肖王乡梁湾村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出:45%戊唑醇·咪鲜胺WP35g/亩坊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增产效果均很明显,在试验剂量内安全性较好,无药害发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试验药剂36%克菌丹·叶菌唑SC(赤卫兵)在试验剂量内安全性较好,无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