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帛笔法与隶变

来源 :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二千多年来的沉埋,楚简帛墨迹及其笔法成了断线的书法史疑案.本文从书写本身出发,梳理了楚简帛墨迹笔法类型与渊源,考察了其用笔细节及特色,并对其笔法生成的历史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追溯中国早期笔法源流和隶变发生问题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李学勤先生关于清华简《系年》中的"卫叔封"与"悼折王"两个人物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和发挥。
本文介绍了清华简蕴含十分丰富的地名资料(水域、城邑、郡县、封君),对研究先秦历史地理极具重要意义.本文就该篇中的"徒林"一名试做探析,探讨认为徒林为一地名,即先秦古籍习见的“楚之云梦”。
本文主要研究清华简《楚居》中季连时期以京宗为中心的徙居地以及相关问题。介绍了可考的地名有騩山、方山、京宗,并对楚的祖先与季连的来历进行了探讨。
本文研究清华简《楚居》中“秦溪之上”的“秦”字考证,结合楚简和楚金文中有关“秦”的资料,探讨其通假为“乾”、“溠”的可行性。
本文介绍了清华简<皇门>记载周初周公吿训大臣的一篇重要文章。研究周公的思想、周初周人推行一些政策、了解周初政治形势等,很有历史价值.黄怀信著的《逸周书·皇门解》,研究文章的内容,对其内容进行校译。
新公布的清华简有《耆夜》一篇,记载了武王征伐耆国归来后在文王太室举行的饮至礼以及武王君臣所赋之诗,本文介绍了简文中的武王诸人在燕饮礼中的身份、酬与夜爵考释.叙述了简文中武王举爵酬毕公、周公之后,继之以周公举酬毕公高与武王,此与文献记载的旅酬顺序有较大的差别,其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但难有定说,有待深入研究,此不赘。
本文介绍了几个书于楚简简背的词,有助于加深对秦家嘴楚简的认识。本文的讨论证明秦家嘴M99所出简文中却有遣策的记载。另外,秦家嘴M99第3号简的拼接应当再加斟酌。正面为卜筮祭祷记录,而在反面却书写遣策的现象,此前从未见到。如果确实如此,则为研究楚人的简册书写制度提供了实例。
本文介绍了笔者通过研究清华藏战国竹简发现字形、通读文句排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将清华简与晋系中国金文形构比较,发现多与其他国别的金文相违,但却一面倒的与80年代才发表的中山器铭文相吻合。其间的原因为何,需进一步考察。
本文介绍了铜砝码上铭文的释义,其中着重探讨了"(田)"字的释义,并叙述了出现在周原甲骨文中的考古文字。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认为薶(亦通作貍、埋)有二义:一为掩埋、埋藏.此义开始时与"葬"迥别:有棺椁为葬,裸埋为埋.另一义为埋祭,亦掩土而埋牲.就字形而言,《说文》以"薶"为本字,但先秦习惯作"貍",后为区别"貍(伏兽)",遂改其左旁"豸"为"土",造"埋"字,学者多以"埋"为"薶"之俗字.通过对《墨子》书中集中使用"埋"字的篇章真伪及写作时间的考察,本文认为"埋"这一形体出现的时间下限当在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