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岩体东西两侧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交界处,茶陵-永兴断陷盆地东缘,属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钦杭成矿带中部东缘.对锡田矿区范围内不同地区成岩-成矿关系的讨论很少有报道.本文重点论述锡田岩体东西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矿条件差异性.通过锡田岩体东西两侧花岗岩钠长石性质、c-o同位素以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岩体西侧垄上矿段地层对岩体的混染更为明显,而东侧桐木山矿段受后期热液作用不强烈,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不明显。岩浆演化程度上,东侧花岗岩较西侧花岗岩演化程度更高,岩浆分异作用更彻底,说明岩浆在矿区出露范围内,有自西向东流动的趋势,或者说明东侧花岗岩的侵入深度更浅,而西侧剥蚀程度更高。这可能是锡田岩体西侧矿化以矽卡岩型为主,东侧矿化以石英脉-云英岩型为主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物源综合分析,显示各个方面互相印证,均表明盆地东部盒8段物源主要以北、北东方向为主,重建出当时至少有3条并列的古水系,从北部蚀源区向盆地提供物源。本研究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沉积物源、古水系分布格局及构造背景,对对沉积砂体展布及潜在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青海赛什塘铜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一带,矿区面积约51km2,是青海省采选能力最大的铜矿之一,也是青海省一座重要的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结果,根据岩浆分异、岩石性质、蚀变矿化及相互关系特征,重新分析讨论赛什塘矿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区内变沉积岩系不含或很少含金属矿物,只有因岩浆侵入发生接触(交代)变质或其它蚀变时,才出现或含有较多的金属矿物,岩体样品经
南岭地区位于华南板块,是一条重要的产出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的成矿带, 拥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该地区广泛出露花岗岩,其中大部分是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与稀有金属矿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采自邓阜仙花岗岩体的细粒花岗岩样品做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湘东细粒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3.2±4.9Ma与蔡杨等测得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50.5±5.
巴里坤煤矿南花岗岩体及巴里坤湖南杂岩体位于卡拉麦里碱性岩带上,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角闪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花岗岩.本文对两岩体进行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来探讨其形成时代、环境和成因,并结合前人资料来推演准葛尔洋演化.对巴里坤煤矿南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获得的岩石形成年龄分别为327.8±2.5Ma和
黔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域,属黔中-渝南石炭纪铝土矿成矿带北部.铝土矿矿床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页岩和(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石灰岩侵蚀面上.本次采用地球化学质量平衡原理对区内不同基底岩系的铝土矿矿床剖面和主要类型矿石进行了研究,并对鲕状矿石中的鲕粒进行微区原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铝土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古地理环境.其成矿模式为长期的古陆隆起区和位于赤道附近的湿热气候条件,导致了以韩家店泥质岩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蟒岭岩体西侧,是北秦岭构造带典型的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南台钼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相学与成矿期次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显微测温,硫、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矿质沉淀机制,并探讨了其成矿作用,为研究该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流体成矿过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在成矿早阶段的斑晶石英
铬铁矿矿床为典型岩浆矿床,分为层型(产于层状超镁铁质-镁铁质侵入体)和蛇绿岩型(产于蛇绿岩中的以豆荚状铬铁矿为特征)两类.本文对祁连玉石沟铬铁矿石及含矿围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和铬尖晶石及其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结合已发表数据,对玉石沟橄榄岩及铬铁矿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与围岩直接接触的部分铬铁矿单矿物由于与围岩发生高温反应,其晶体中间部分Mg#值比边缘高2-3。对铬铁矿-纯橄岩这一具有巨大化学
西藏都日铅银矿床位于昌都地区察雅县境内,本文通过对铅银矿床的地理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其矿区地层以及其地质构造,位于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三江褶皱带的北段,区内复式背向斜和大断裂发育,研究发现喜马拉雅期,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构造作用背景下,由于深部构造的侧向挤压作用下,导致昌都盆地内的地层大量脱水,形成盆地卤水。当盆地卤水沿着深部的断裂带向上迁移时,从流经的岩层中淋滤出铅银等金属而成为含矿流体。含矿流体通过
来利山锡矿与小龙河锡矿由于成矿环境分别为较为开放和较为封闭的环境,进而被划分为外云英岩型和内云英岩型锡矿.为揭示矿床更深层次成因,在对比矿区构造基础上,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即成矿流体中Sn的较强迁移能力与低氧逸度有密切关系.随后指出,锡石中的铁多以Fe3+的形式与Sn4+发生类质同象,氧逸度越高锡石中Fe3+越多且在宏观上表现为锡石的颜色越深.对来利山矿区和小龙河矿区的锡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重要的Cu-Au-Mo-Fe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次通过对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对该岩体的岩石成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进而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二长花岗斑岩主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都表现出轻微的Eu的负异常,但是二长花岗斑岩比花岗闪长岩更加富集重稀土。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