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探讨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台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蟒岭岩体西侧,是北秦岭构造带典型的钼多金属矿床之一.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南台钼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相学与成矿期次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显微测温,硫、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矿质沉淀机制,并探讨了其成矿作用,为研究该地区斑岩-矽卡岩型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流体成矿过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在成矿早阶段的斑晶石英和主成矿期石英辉钼矿脉的三个温度区间,均出现S型、C型、L型、V型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的现象,流体沸腾作用明显,表明流体的多次沸腾是南台钼多金属矿床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流体的多次沸腾作用造成CO2等挥发份的大量逃逸,并导致Mo,Cu,Pb,Zn等大量成矿物质沉淀。这一机制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机制相似。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0.3‰-7.2‰,平均3.1‰,表明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含硫化物石英的δDV-SMOW值介于-103‰-76‰,δ18OH2O的值为4.01‰~5.55‰,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成矿作用与矿区花岗斑岩有关,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
其他文献
鞘褶皱是20世纪70年代研究韧性剪切带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a型褶皱.本文通过介绍鞘褶皱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普遍性,并总结了其五个特性,并从生命动力学的角度研究鞘褶皱式结构,表明一切都生活在膜上,一切都在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膜的基础上生长、发展和演化,这就是生命动力学,是“物种起源”和进化新的理论基础。鞘褶皱式结构与运动方式的结构态的形成与演化就是世间万物的无限空间之王。
研究盆地热史可以获得盆地构造演化的特征,对含油气盆地来说还可以获得烃源岩演化生烃、油气运移、聚集的信息,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昌潍盆地为例,并结合黏土矿物温度计运用,以求获得贴近实际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史。结果表明,用镜质体反射率来反映本区有机质成熟阶段,即有机质的反光性的变化是由于有机分子芳构化而缩聚成更大的芳香结构,导致芳香片间距缩小及芳环叠片分布逐渐有序化程度的结果。本区的总趋势为,伴随深度
鄂尔多斯盆地H地区为砂岩型铀矿勘探新区,其赋矿主岩为直罗组下段灰色砂岩.鉴于钙质胶结砂岩的分布特点和其与铂矿石的空间产出关系,本文进行了钙质胶结砂岩的空间展布和成因研究,试图探讨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δ13CV-PDB‰在-3.3‰-18.3‰之间,平均值为-7.1‰,投图后显示所有样品均落至与有机质有段的碳酸盐区间,代表其碳源为有机质,而可作为碳酸盐岩碳源的有机碳最可能源自烃类物质。前人
川西北地区发育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自发现以来备受瞩目.近来在小金县仰天窝岩体外接触带发现的毒砂、金矿床,其成矿背景与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类似,但成因上却属石英脉型金矿.对比研究两类型金矿来深化认识构造、岩浆事件对该区地块与褶皱演化的制约因素,特别是相应的演化过程中各类型金矿成矿作用以及丰富该地区金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矿脉多切穿岩体与围岩,但以产于围岩部分为主。矿脉受后期两组北东走向压扭型陡倾断裂的控
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为成矿年龄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发展迅速,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特别是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已成为矿床定年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尝试采用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对赣南下垄钨矿中的矿石矿物黑钨矿进行测试,探索黑钨矿4oAr/39Ar法直接定年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矿物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能够保持同位
本文通过物源综合分析,显示各个方面互相印证,均表明盆地东部盒8段物源主要以北、北东方向为主,重建出当时至少有3条并列的古水系,从北部蚀源区向盆地提供物源。本研究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沉积物源、古水系分布格局及构造背景,对对沉积砂体展布及潜在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青海赛什塘铜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一带,矿区面积约51km2,是青海省采选能力最大的铜矿之一,也是青海省一座重要的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结果,根据岩浆分异、岩石性质、蚀变矿化及相互关系特征,重新分析讨论赛什塘矿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区内变沉积岩系不含或很少含金属矿物,只有因岩浆侵入发生接触(交代)变质或其它蚀变时,才出现或含有较多的金属矿物,岩体样品经
南岭地区位于华南板块,是一条重要的产出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的成矿带, 拥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该地区广泛出露花岗岩,其中大部分是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与稀有金属矿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采自邓阜仙花岗岩体的细粒花岗岩样品做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获得湘东细粒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3.2±4.9Ma与蔡杨等测得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50.5±5.
巴里坤煤矿南花岗岩体及巴里坤湖南杂岩体位于卡拉麦里碱性岩带上,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角闪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花岗岩.本文对两岩体进行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来探讨其形成时代、环境和成因,并结合前人资料来推演准葛尔洋演化.对巴里坤煤矿南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获得的岩石形成年龄分别为327.8±2.5Ma和
黔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域,属黔中-渝南石炭纪铝土矿成矿带北部.铝土矿矿床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页岩和(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石灰岩侵蚀面上.本次采用地球化学质量平衡原理对区内不同基底岩系的铝土矿矿床剖面和主要类型矿石进行了研究,并对鲕状矿石中的鲕粒进行微区原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铝土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古地理环境.其成矿模式为长期的古陆隆起区和位于赤道附近的湿热气候条件,导致了以韩家店泥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