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形钛接骨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小蝶形钛接骨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采用小蝶形接骨板和微创技术对22例26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6例,女6例,平均36.8岁.左足11侧,右足15侧.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24足,交通伤2例2足.骨折分型按Sanders方法,Ⅱ型12足(Ⅱ a3足,Ⅱb7足,Ⅱ c2足),Ⅲ型14足(Ⅲab5足,Ⅲac7足,Ⅲbc2足).结果 17例21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19.2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Ⅱ型骨折9足,优7足,良2足;Ⅲ型12足,优6足,良5足,可1足.所有的足外形恢复正常,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X线片检查示B(o)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小蝶形钛接骨板适用于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和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6例,其中21例21足获随访,男13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6例;软组织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7例,ⅢB型7例.按照OCIS分型,ⅠA型2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入路,治疗涉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急性外伤致闭合、单侧跟骨骨折,同时波及跟距关节和跟骰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36例,采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暴露,开放复位跟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术前、术后常规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检查及跟骨CT检查.按Sanders分型: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7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足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为94.9%,伤足外形上均恢复正常,X线片测Bohler角平均为36°,两侧跟骨宽度基本一致.结论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复位移位的骨块,C型臂X线机进行Bro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患者12例13侧骨折.男10例,女2例;其中1例男性患者为双侧跟骨结节内侧突.年龄20~39岁,平均30.5岁.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和单纯螺钉固定.结果 10例患者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患者术后平均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特征.方法 2004年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8例9足儿童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平均年龄13.1岁(10~15岁);按照Essex-Lopresti分型:舌型骨折4足,关节压缩型5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5足,Ⅲ型3足,Ⅳ型1足;术前通过X线片及CT检查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
目的 探讨采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入路,结合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经跟骨外侧U型切口显露跟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42例(48足).男34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9.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24足,Ⅳ型4足.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10d,平均4.1d.测量术前、术后B(o)hler角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粉碎性跟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对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5例62侧跟骨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干预:术前休息位制动、不行骨牵引、粉碎性跟骨骨折在12h内抽取骨折端积血.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采取急诊手术,特别是预计有水泡发生的患者;术中用接骨板+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并放置负压引流管.结果 随访8个月~2年.术前无一例骨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出现术后皮坏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行小切口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固定术治疗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型均为Sanders Ⅱ型,左7例,右5例,年龄22~45岁,平均28岁.所用切口为外踝下2 cm横行切口,切口长约5~7cm,自距下关节外侧微创显露跟骨骨折,复位并以重建接骨板塑形后固定于跟骨外侧.手术时间50 m
会议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时,植骨与不植骨对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患者70例,分为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植骨组和不植骨组,两组术后进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并对术后跟骨外形(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中部的宽度)、引流量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aryland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