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超越-数字狂欢中的国家形象传达

来源 :浙江大学,当代电影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国外成熟国家的动漫产业,中国的动漫产业还正处于初级阶段,80年代以后中国动漫界成为海外市场的技术加工厂,中国动漫产业在技术上和管理经营上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粗放的产业链也渐渐完整,就产业本身来看,产业愿景和国家意志表达还没列入从业者的思考日程。并以《EVA》系列(中文译为《新世纪福音战士》)和《喜洋洋灰太狼》系列为例,分别分析了这两部动漫中蕴含的中国形象和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新世纪伊始,在文化全球化与产业化背景下,中国大片以影像奇观的类型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取得成效.然而,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的"大不敌小"的影市现象,表明中国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中国电影的审美生态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变,即从"影像奇观"向"浪漫现实"转变.这一审美转向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影产业化进程历时10年之久,终于到了《失恋33天》得以爆发.《失恋33天》重新唤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从1995年的处女作《小山回家》起,到2010年的《海上传奇》,一直致力于创作能够真实地反映中国数十年的社会变迁的电影.这种创作主张使他的作品风格写实,贴近生活,因而屡次在国外电影节获奖.纵观贾樟柯的电影,既融入了个人话语,同时保持与公众话语的密切联系.他的创作帮助我们更好地追踪探索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的微妙转变,对于中国电影柔性塑造国家形象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对中国来说,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是中国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它能成为中国持续、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增进国家利益.当然,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的国家形象颇有争议.尽管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大多持正面形象判定,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负面形象比例依然很高.总的来说,中国的国际形象根据所处区域的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新闻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阶段,我国尚缺乏一部规范的法律来对新闻传媒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同时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正当权利也未予以法律的保护,在目前日新月异的传媒环境下,这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非常不利的.本文试从新闻立法对于国家形象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新闻立法的内容考量上做了思考,并指出了新闻立法对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长远意义.
电影作为丰富的艺术和文化载体,是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华语电影,以及华语电影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华语电影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更加符合全球化、多元现代背景的建构和传播.
在当代华语导演中,李安可以说是最积极、也最善于在全球框架下制作和发行电影的导演.其华语电影的目标观众不仅包括中文社群,也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文化社群.这意味着李安必须有效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戴维·米尼汉姆(David Minnihan)指出,"很少有移民导演能够像李安一样深刻地、或者内在地探索文化多元主义的理念,也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持续不断地来来回回在两个国家和两种观众之间进行协商.……李安
中国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作为新兴媒体的动漫产业也在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中也面临着种种严峻的困难.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动漫产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具有很多国外动漫产业所缺乏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是中国动漫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动漫产业通过发挥故事性和美术性方面的传统优势,改变以国外产业链模式中以节目播出环节为核心的常规产业链模式,才
本文指出国家是无形的,却又无所不在。首先国家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历史空间,国家还是群体和个人的生活空间。探讨了政府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梳离,并阐述了国家形象审查的双重标准。
全媒体时代,电影、网络、卫视等媒体将不同语言、习俗、生活方式的人们联结到一起,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同时在这种联结的过程中,媒体文化自身也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越来越趋同.如何既汇入全媒体的行列中,多向互动,共同作用,又在这一链条中各自彰显自身的特色.本文提供一个思路,从一个切面来讨论全媒体时代媒体同质化与各媒体自身特色化的平衡问题.这个切面是电影人张艺谋所首创的大型实景演出.近年来涌现《印象刘三姐》等
当考察境外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时候,能够发现,199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及以后出现了一批表现中国形象的可以称之为"去妖魔化"的美国电影.这些影片有:动画片《花木兰》(1998)、故事片《珍珠港》(2001)、动画片《功夫熊猫》(2008)、和故事片《2012》(2009)等.这些影片的面世,标志中国形象在境外电影中发生了重要转变。并通过对《赤色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