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5年青藏高原云的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 :2016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分析青藏高原的不同种类云时空分布特征对研究云的大气辐射效应、气温加热与冷却作用、降水分布与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5年MODIS的2级云参数产品数据和ISCCP的云分类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云提取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地学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云量的时空分布及与高程、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总云(年均)分布中高云起主导作用、中云起辅助作用,在13年日平均总云量中高云的平均贡献率达到68.8%;总云(月平均)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3年月平均云量趋势线表明:7月份达到峰值,11月份达到最低值.②在年际尺度上,总云空间分布变化趋势有着显著的经向差异:高原东部呈减少趋势,高原西部呈增加趋势;在季节尺度上,总云和高云变化区域分布基本类似,春季高原呈增加趋势,夏季高原中心区域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高原北部呈增加趋势,而南部呈减少趋势.③受高程的影响,云量分布呈明显的地域特征,分析云与高程的散点图可知:总云(13年日平均)散点分布较密区域的高程为3400-5400m,云量为19.5%-49.6%;高云(13年日平均)主要分布区域的高程为2000m-5400m,云量为14.4%-42.9%,并且在本区域随高程的增加高云散点的密度呈增加趋势.④从年均值来看,总云、高云和中云与气温之间总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中云呈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通过p<0.05显著性检验)像元占比最大(分别达到80.9%和9.1%),说明青藏高原地区中云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
其他文献
  城市基础建设往往包含了很多山坡下的进行的地下工程,比如隧道和涵洞。这些地下岩土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表生态,作为生态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了市政
会议
  地表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对地理国情监测与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现有的模拟方法主要包括集总式模型和分布式模型,前者依据地表观测站获得的降雨量与
会议
  本文应用空间面板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能结合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分析变量关系的优势,研究了成都市PM2.5 污染现状的变化规律,探索了PM2.5 与其他污染物的时空联系.
会议
  自香农信息论被引入遥感领域以来,遥感图像的信息量一直使用香农熵衡量。香农信息论源于热力学,其核心概念为香农熵。香农熵源自对热力学领域玻尔兹曼熵的改进。在热力学中
会议
  人口数据空间化可客观表达区域人口分布信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早期学者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建立人口-土地量化关系,通常采用统一回归模型,但其结果精度较低,不利
会议
  滑坡是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从多模态滑坡监测数据中发现滑坡灾害的前兆信息和临灾突变信息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多模态滑坡监测数据是滑坡致灾因子的数值表征,多种
会议
  Borehole temperature comprises an independent archive of information on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meteorological and other climate proxy
会议
  尺度在地理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不同的尺度下得到的地理空间规律往往存在差异。研究以地表温度(LST)和NDVI为例,分析尺度对于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空间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采用单机网络爬虫获取Web空间数据由于受到抓取覆盖率和抓取时间性能瓶颈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