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2009~2010年间对浙江省鄞州、慈溪、象山、舟山、三门等地近22家对虾苗种生产场的对虾苗种携带虾白斑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hypodermal &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情况的调查,并对采用携带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的3个对虾养殖场进行后期跟踪调查。旨在对浙江省对虾苗种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浙江省无对虾亲本繁育基地,所有苗种均需外调,然后培育至商品苗规格。调查共采集南美白对虾苗样品118份,其中80%样本来自福建,10%来自海南,10%来自广东。检测方法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2份呈现WSSV阳性结果,占27.1%;46份呈现IHHNV阳性,占38.98%;WSSV和IHHNV同时呈现阳性的有20份,占16.95%,采用携带WSSV病毒苗种进行养殖的对虾养殖塘均在8月上中旬陆续爆发白斑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说明我省对虾苗种健康状况较差,对虾产业需采取积极措施保障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