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马铃薯主栽品种2016~2020年度品质变化分析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品种繁多,研究不同主栽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品质稳定性,探索块茎整体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显著性差异来源,对中国品种选育、种植结构调整、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收集2016~2020年"Atlantic""中薯5号""Shepody""中薯18号""Favorita""青薯9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和"威芋3号"9个主栽品种的样品,测定水分、淀粉、蛋白质、总糖等8个主要营养及理化品质指标,利用多重比较及气泡图分析方法进行9个品种品质的整体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水分指标在2016~2020年度较为稳定,部分品种的淀粉、蛋白质和灰分指标离散区间较小,而还原糖、总糖、钾及维生素C指标在不同年度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气泡大小加和得出,"中薯5号""Atlantic""Shepody"等加工专用型品种具有更好的品种稳定性,而"冀张薯8号""中薯18号"和"Favorita"等鲜食品种的营养及理化指标在不同年度差异较大.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作物,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首选农作物之一.马铃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其中干旱和盐碱胁迫尤为严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其过程类似于磷酸化修饰,相关研究报道发现该过程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在遭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影响“中薯681”马铃薯块茎膨大时期关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为后续研究调控马铃薯块茎膨大与干物质积累等的关键候选基因与功能分析提供了有益线索, 对于马铃薯块茎膨大、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累积的调控机制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试验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引进13个马铃薯抗旱耐瘠薄品种,利用2019~2020年两年时间,研究不同品种在乌兰察布市旱地栽培模式下的植株形态特征、物候期、块茎内外观品质、产量、商品率、淀粉含量等指标,以期筛选获得适于华北区旱作的马铃薯抗旱耐瘠薄高产优质品种.试验结果表明,"D727"较对照"紫花白"增产显著,且2年数据表现较为稳定,该品种株型直立,结薯整齐,块茎扁圆,红皮白肉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加强马铃薯基础研究,对主粮化战略实施,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马铃薯块茎休眠是适应逆境进化中形成的特有生理过程.马铃薯块茎休眠受内部遗传及外部环境影响,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30~150d不等的休眠期,因其机理未明,加之水分含量重,休眠期较难调控.
外界胁迫(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了解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胁迫信号的感知、传递和应答对解决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马铃薯作为世界四大主粮作物之一,主要种植于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长期的或季节性的干旱胁迫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植株长势、块茎产量和商品属性.马铃薯的耐旱性能力与基因快速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表达有关。在C16中,茉莉酸信号通路特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推动国家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马铃薯块茎休眠是适应逆境进化中形成的特有生理过程.马铃薯块茎休眠受内部遗传及外部环境影响,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30~150d不等的休眠期.因此在发芽过程中StSN2 可能促进了StGAPC 核积累。相关糖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在StSN2 和S
研究以四倍体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 利用MSAP技术分析了4℃处理0、48和60 h后“大西洋”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 获得了814条应答低温胁迫的DNA甲基化差异条带, 并完成了测序和Blast分析, 从中选取了6个感兴趣的序列作为目的基因,其中包括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基因。为了确定ALDH2基因在马铃薯应答低温胁迫过程中的功
为方便马铃薯生产管理,研制了一种马铃薯田间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包括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移动平台使用树莓派作为核心控制器,用python编写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控制程序,开发了基于HTML5的人机交互界面.试验结果表明,移动平台可通过宽度不大于300mm的沟壑、高度不大于90mm的垂直障碍物、倾角不大于20°的斜坡,具有较好的通过性,同时,移动平台对马铃薯大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实现垄间行走、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逐年攀升,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杀秧作业是马铃薯收获前的重要步骤,马铃薯的杀秧质量对马铃薯的收获效率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目前马铃薯杀秧机杀秧不彻底、留茬高度不均、粉碎合格率差、秧茎易缠绕等问题,根据中国马铃薯杀秧的农艺要求,对马铃薯杀秧机刀具进行了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马铃薯杀秧机的工作性能.
为解决农户因马铃薯播种密度选择不当,导致产量和商品薯合格率低,效益差等问题,选用当地主栽品种"豫商薯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开展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不同密度对马铃薯植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期相同下马铃薯株高、主茎数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递增趋势,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薯质量、单株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减少趋势,"豫商薯12号"适宜栽培密度为4000~4600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