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柴村入声韵研究

来源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在今方言中的分合可以分为一下四种类型:(一)四组韵母型;(二)三组韵母型;(三)两组韵母型;(四)一组韵母型。(王洪君1990)通过对并州片晋语入声材料的观察,并州片主要是:一组韵母型,主要方言点:平遥、介休,一般为A?类;两组韵母型,主要方言点:太原、清徐、榆次、太谷、文水、交城、祁县、孝义、寿阳、榆社、娄烦、灵石、盂县,一般为a?类和(e)?类。
其他文献
本文从音位学原理中的对立原则对传统声调分析方法得出的汉语方言声调格局重新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证,认为被当做独立声调的有塞音韵尾条件的所谓“入声”,没有音位对立性,其实是声调音位的变体,不应该把韵母的特点和声调的特点混淆起来分析。得出汉语方言最多7个声调;广州话应该是6个声调;上海话和太原话应该是3个声调的结论。
本文先从上海话特有量词、量词的使用范围与量词重叠三个方面,并结合跟普通话量词用法的比较来考察上海话量词的一些特殊用法,上海话量词的功能扩张大致经历了从计量功能到非计量功能的变化过程,其中计量功能又有从不定指功能到定指功能的变化过程,而且定指功能和量词作定语标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所以上海话量词功能的扩张途径从历时平面看,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量词不断虚化的过程;从共时平面看,这种功能扩张途径是一个主
1901年,摩伦多夫(P.G.Von M(o)llendorff 1848-1901)出版了宁波方言英文专著《宁波方言的字音》(The Ningpo Syllabary).该书卷末附有一个radical index(偏旁笔画索引字表),表中收汉字4000左右,每字后用罗马字记录宁波、绍兴、台州三个方言的读音.据作者自序,台州字音部分由当地传教士E.Thomson先生提供.丁锋(2005)和王福堂(
苏州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是早为学界熟知的连调现象.但具体到人名的连调组合模式这个小课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各种人名组合的连调模式后发现:1、人名连调域的组合与人名本身结构没有必然联系;2、两音节人名无论快读还是慢读,都必须合成一个连调域;2、非入声首音节的三音节人名,无论单姓双名还是复姓单名,其连调组合模式总是2+1式;3、三音节人名最后一个音节虽然单独构成连调域,但其有可能发生变调.
会议
会议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自然环境,语言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第一纽带,语言与地理关系密切.方言更与地理息息相关,山川河流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地缘地域是方言分区及命名的重要依据,地理因素渗透于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各层面.于是有语言/方言地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语言地理学已进入GIS(地理信息系统)时代.GIS具有多重功能:空间定位,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多元制图,可视化表达等,近十年来,已被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