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从有了提问开始,关于提问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的探讨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历史的更迭变迁,对于提问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但课堂提问始终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之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容量大、速度快,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知识的大量涌入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以来,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代替了以往的“满堂灌”等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课堂教学要求有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愈来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如何合理的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等情感的体验。而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具体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更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恰当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良好的问题组织、精当的课堂点拨是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重要性更为突出。
其他文献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能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取决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逐步提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
在我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始于2001 年吴刚平教授发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至今只有十余年,因此,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黄国雄老师编著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利用理念与案例》一书首次就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做了积极、全面的探索,提出了实验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从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来看,研究的深度和广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是由知识、例题和习题构成的,要让学生深刻地领会每个知识点,教师通常会在讲解完知识后讲解例题,使学生通过例题和习题了解怎样用知识解题,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解题过程。例题教学和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没有例题和习题,学生很难准确地做题,也无法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要提升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忽略例题教学和习题教学的作用。
在中学的学科教学中,流行着如下一种说法:“理科之难,在于物数;文科之难,在于地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中学地理的基础知识容易掌握,然而在题目训练或各类考试中,却往往解题无方或难以考出佳绩,因此也就造成中学地理难学的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高、大、空”所致。换言之,中学地理教学长期存在“远离学生主体、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占据很大比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记叙文又占了绝大多数,记叙文是学生最熟悉、也最常见的一种课文体裁。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在逐渐转变,对学生自主领悟课文思想感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思维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小学抓好记叙文的教学有利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沉淀下来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优秀文化风格的一种反映,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整个东方文明的标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几经沉浮,却始终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给我们民族以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启迪我们的智慧
《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年版2011)》明确规定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王宁先生在《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中也这样说到:“汉字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使全民了解和正确使用汉字,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奠基性工程。”顾黄初先生说:“生命始于交流,交流促进思维,思维催生感悟,这是生
诗歌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而且可以促进小学生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14 条规定: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这里提到了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传统应用题有大部分是条件充分,解题策略单一,结论唯一,生活背景高度理想化,人为设计意味很浓,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扩充。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博士于1989 年提出公众科学素养三个标准:①对科学知识的掌握;②对科学方法的掌握;③对科学精神的掌握。科学素养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公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公众认识科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