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四种术式术后引流量的影响因素观察与分析

来源 :第七届西部骨科论坛暨青海省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骶骨肿瘤四种术式术后引流量的变化及术式对其的影响,并分析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0年3月-2009年9月收住入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骶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未行控制出血组对照(A组)31例,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11例,髂内动脉结扎(C组)21例,低位腹主动脉阻断(D组)23例.比较各组术后12h、24h、48h、拔管时累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一次复查血常规RBC、HB、HCT指标,术后伤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脑脊液漏、括约肌功能障碍、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不同术式对引流量的影响,以及引流量的多少、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与并发症的相关关系.结果:(一)①A组:12h引流量为268.55±168.24ml,24h引流量388.71±230.30ml,48h引流量529.90±338.97ml,拔管时累积引流量649.97±494.26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45±1.23天;术后住院时间15.10±5.76天;术后第一次复查血常规:男性—RBC为(4.32±0.39)×1012/L,HB 127.22±12.27g/L,HCT为0.39±0.04;女性—RBC为(3.57±0.26)×1012/L,HB115.00±8.94g/L,HCT为0.34±0.03.②B组:12h引流量为517.27±124.51ml,24h引流量781.82±159.68ml,48h引流量1111.82±276.11ml,拔管时引流量1579.09±466.10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73±3.35天;术后住院时间16.73±2.90天;术后第一次复查血常规:男性—RBC为(3.76±0.39)×1012/L,HB108.43±7.87g/L,HCT为0.31±0.05;女性—RBC为(3.55±0.37) ×1012/L,HB101.25±2.50g/L,HCT为0.30±0.05.③C组:12h引流量为382.38±156.81ml,24h引流量522.38±184.80ml,48h引流量730.95±264.27ml,拔管时引流量925.48±356.14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90±1.95天;术后住院时间15.95±5.57天;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常规:男性—RBC为(3.89±0.41)×1012/L,HB 112.00±9.77g/L,HCT为0.33±0.06;女性—RBC为(3.40±0.14)×1012/L,HB105.38±6.99g/L,HCT为0.30±0.03.④D组:12h引流量为434.78±198.03ml,24h引流量602.17±246.61ml,48h引流量814.78±311.27ml,拔管时引流量1118.26±507.12m1;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22±3.30天;术后住院时间11.22±3.23天;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常规:男性—RBC为(3.99±1.13)×1012/L,HB 112.00±12.17g/L,HCT为0.34±0.05;女性—RBC为(3.41±0.21) ×1012/L, HB106.18±9.73g/L, HCT为0.31±0.03.(二)手术后到拔管前的引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四种术式各时段累积引流量: 12h为 372.62±188.35ml,24h为528.72±249.81ml,48h为729.62±355.60ml,拔管时为961.33±547.64ml.术后12h引流量占总量的38.7%,12小时后引流量呈减少趋势.(三)①A组各时段引流量与其他各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A组各时段引流量最小.②B组与各术式24h、48h、拔管时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12h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B组(术前靶血管组)24h、48h、拔管时引流量在四组中最大.③C组与D组各时段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C与D组各时段引流量无差异.(四)A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与各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A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最长;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于C组(P<0.05);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P>0.05,认为B组与D组、C组与D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无差异.(五)D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该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其他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A、B、C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六)术后第一次复查血常规: RBC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HB、HCT与其他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七)A组、C组及D组拔管时累计引流量与引流管留置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B组拔管时累计引流量与引流管放置时间无相关关系:①A组:拔管时累计引流量与引流管留置时间Spearma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rp=0.534,P=0.002,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B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0.460,P=0.155>0.01,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③C组:Spearman相关系数rp=0.642,P=0.002<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④D组:Spearman相关系数rp=0.781,P=0.000,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八)各组拔管时累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拔管时累计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对并发症均无显著影响(P>0.05).(九)①A、B、C、D四种术式并发症行卡方检验, =10.617,P=0.014,四种术式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秩次进一步推断,D组最低.②A、B、C组并发症卡方检验,=0.040,P=0.980,各组间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术后12h是骶骨肿瘤术后引流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术式可能是影响引流量大小的因素之一.②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的病例引流量最大,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手术方式、髂内动脉结扎术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中累计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本病例中决定并发症发生的决定性因素.③低位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为提高大龄儿童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正效果,减低近远期并发症及畸形足复发.方法:对56例(65足)大龄儿童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双侧9例.年龄3~18岁,年龄6.8岁.男性43
会议
NBS数据加密标准可被结合进计算机纲,以便保护个人(非公用)文件,确保与本地以及遥远的用户或联机或脱机的联系,保护以防密钥代替,认证系统用户,鉴别数据和提供使用不公开密钥
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买进了一套德国Franzis出版社出版的新书《RPB电子手册》。全套新书共有300余本,每本专业手册约有60~70页,图表70余个,有的专业手册还设有分册,适合电子爱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两者的优缺点。方法:收治68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其中采
会议
  目的:评估量体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到2008年5月对膝部骨肿瘤36例实施肿瘤切除,应用定制人工关节重建膝关
会议
10月29日~30日,由自治区科协与自治区科技厅联合主办,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咨询中心、广西企业科协联合会共同承办的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广西区域赛决赛在柳州成
期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膝关节僵硬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其中质治疗组1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
参考大豆疫霉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针对荔枝霜疫霉RXLR效应蛋白编码基因PlAvh133设计了20 bp的sgRNA靶向序列,结合同源替换的方式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利用聚乙二醇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共对28例Schatzker 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于关节面下开窗植骨,并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它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