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土传病害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来源 :第六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芝麻土传病害、药剂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经多年验证芝麻土传病害的防治必须从健身栽培人手,抓好苗期、始花期的预防治理,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化学农药以30%苯丙唑EC、30%恶霉甲霜AS、50%咪鲜铵络锰最好,防效均可达80%~90%的效果,生物农药以20亿孢子/g蜡质芽孢杆菌,8%嘧啶核苷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2.28%~83.84%。
其他文献
甘蔗花叶病是由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引起的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本文目的是制备可用于甘蔗花叶病毒E株系(ScMV-E)检测用抗体.首先将ScMV-E外壳蛋白基因连接到pET29a(+)上,经PCR检测、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9a-CP,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后,采用His Trap Kit纯化目的蛋白,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甘蔗全长cDNA文库,从甘蔗中提取总RNA和分离mRNA,用分离到的微量mRNA合成cDNA第1链,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得到足量的双链cDNA,同时比较了不同双链cDNA与载体的连接效率和转化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甘蔗叶片cDNA文库库容和重组百分比分别是1.8×106个克隆和98.6%,插入片段长度
[目的]我国旱植蔗面积已占全国植蔗总面积的85%以上,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蔗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克隆的抗旱相关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并克隆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通过对基因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解析植物的抗旱机制,以期为甘蔗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消减文库技术结合cDNA芯片技术筛选水分胁迫诱导的基因的EST序列,根据筛选到上调表达的感兴趣基因ESTs
针对甘蔗叶片中含有大量酚类和色素等干扰物质的现象,通过对甘蔗叶片蛋白样品制各、上样量和电泳条件等方面做了必要改进,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甘蔗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方法.
本文对我国甘蔗区试进行情况和困难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我国甘蔗区试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种区试的承担单位选择,区试数据的采集,区试数据的发掘和利用经济遗传值评价品种等方面对改进、规范品种区试,扩大区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对30个基因型光合性状进行数值分类、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研究认为,甘蔗基因型间光合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8.5%,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而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为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经系统聚类将30个基因型分为三大类,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光合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光合参数,建立3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对品比圃宿根季的12个参试品系的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FN02-3924、FN02-5707和FN02-20169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推荐进一步试验研究,可望选育成为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优点,但较早开花,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宜较早收获.早期锤度研究表明,FN02-3924特早熟高糖,作能源甘蔗可提早2
本文采用同异分析方法对9个引进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266-70、P44、SP80-0185 Vmc71-39、SP80-1836和Q151等6个品种与理想品种的联系度在0.7111~0.7676之间,综合表现优良,可考虑进行扩繁并推荐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其余3个品种综合表现一般,需进一步进行试验观察。
炭疽病是为害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落花落果,树势衰退,减产甚至失收,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2007年秋对几种新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E#、25%凯润EC、70%品润DF等药剂防治炭疽病有良好的效果,施药3次后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0.07%、78.78%和76.47%,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优良药剂,可以进一步在柑橘产区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并在此基础上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共毒系数法进行了混配剂的筛选。结果表明,施保克(咪鲜胺)的EC50值最小,为O.0384mg/L,毒力最强;戊唑醇、凯润(吡唑醚菌酯)、爱苗(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丙环唑、世高(苯醚甲环唑)、咣霉灵的毒力依次减弱,EC50值分别为:0.2458mg/L、0.3857mg/L、0.94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