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文整体性论中医英译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中医英译,学界往往两个倾向:一为倾向于借助国外翻译理论,二为结合具体实例大谈翻译原则与方法.本文着眼于译文作为一文本,从衔接文意、理清逻辑、简化表达三个方面结合笔者具体翻译实践探讨如何才能使译文成为上下贯穿、内外沟通的有机整体.
其他文献
二语学习者掌握目标语的基本知识后,仍须大幅增加词汇量,使其程度更上一层楼(Nation2001).实验性汉语教材《台湾万花筒》之特色以扩展词汇量为目标,于教材生词及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字本位扩词、近义词辨析、书面语转写三大环节,以巩固、扩展及提升词语学习效果,并引导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从多元渠道扩充词汇量.文中将详细说明本教材基于上述重点的编写考虑及范例展示,从中突显本教材词汇教学之特色.
趣味性和跨文化沟通教学发展不足是现前华语文教材的几个重要问题.教材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而课文正是体现上述原则的关键.另外,中级阶段是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合适时机,且中级阶段是否有足够的文化习得与文化适应,将是从中级语文能力迈向高级语文能力表现的关键.因此,本文拟展示一套由创新的课文构思出发的实验性教材《台湾万花筒》,从整体设计、话题选择、活动搭配说明提升趣味性、链接跨文化沟通
作者提出了初级口语课程“网格化”教学的设计思路:以成熟二语者应具备的六项口语表达技能为纵轴:以教学过程可利用的三个时间空间为横轴,搭建出由18个“网格”空间构成的初级口语课程教学模型.该模型尝试解决初级口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努力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落实在具体操作环节.
中医药膳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对中医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本文将药膳翻译置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探索药膳翻译的策略,并对药膳功效语的翻译方法做了详细阐述.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加忠诚"原则的翻译观,对中医民间养生谚语的英译进行分析,提出在翻译实践中,究竟该直译还是该意译可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译者可否理解译文;二是原文的形式有没有价值.如果谚语中的术语是中医特有的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那就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文章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三大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和一部权威方剂学教材中的方剂学科分类基本术语英译数据,从术语英译规范核心原则、翻译理论及翻译方法、目的语语言结构、目的语词汇内涵等方面,对方剂学科分类基本术语的英译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推荐英译,以期促进方剂学科分类基本术语、方剂学科术语和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英译的规范化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基本术语的英译缺乏多样性、亟需规范,呈现了"不平衡"的态势,有的术语英译版本较多,有的几乎没被翻译过.本文基于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基本原则和方法,经过仔细研究术语的中文内涵并参照国际、国内英译标准,给出了推荐的英译词,以期促进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基本术语英译的统一.
本文总结了中医疾病名称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内科疾病为例,比较了国内外4种较权威的版本中内科疾病名称的英译,发现它们共同收录的术语有90条,其中翻译完全一致的术语34条(1类),翻译基本一致的术语26条(2类),翻译一致性低的术语30条(3类).对2类和3类术语逐一辨析,2类术语以"急黄、健忘、石淋、梦遗、卒心痛、反胃、肺痈"为例,3类术语以"汗证、痹病、消渴、奔豚、狐惑病"为例,从术语内涵、语言、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成功的翻译,既要掌握两种语言,又要熟悉两种文化.中医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文化.中医翻译是中医文化对外推广的重要桥梁和媒介.针对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就如何利用异化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中医术语"命门"是中医学中独有的概念,其英译在国内各种词典、教材和国际标准中译法不一.文章根据"命门"的出处和含义对其英译形式进行分析,认为中医术语的英译应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从文化视角着手,正确传达中医术语名称中隐性的文化色彩,以促进中医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多维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