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退耕还林工程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启动的一项超大型生态建设项目.工程涉及区域之广,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之大,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该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也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主要从碳蓄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3个方面对其生态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表明,这些林地在成林后,平均单位面积可增加碳蓄积量134.31 t/hm2,增加水源涵养量1555.9 m3/(hm2·a),增加土壤保持量40.80 t/(hm2·a);按1999-2004年实际完成的退耕面积计算,总计可增加碳蓄积量988.28×106 t,水源涵养量12956..51×106 m3/a,土壤保持量339.79×106 t/a.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价值化结果表明,全国单位面积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为2642.79 RMB(hm2·a),总计为21378.34×106 RMB/a.本文进一步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区域差异做了分析.
其他文献
利用物质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欧盟导则,分析了2003年间上海市经济系统的物质总需求、物质消耗强度、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量和资源生产率等主要指标,计算出了上海市的一个完
本文围绕ASM3模型的特点进行了讨论,介绍了ASM3模型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对ASM3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活性污泥过程模拟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 广东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文章估算了广东省2003年火电厂二氧化碳、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类的排放量,并引入经济、人口和区域面积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了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补偿作了理论解释.本概念的提出为解决了困惑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谁补偿谁;补偿多少以及如何
本文对江苏省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论与方法,使用SD专用建模软件Ven
我国西南地区红层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的大部和贵州、广西的局部地区.该地区也是我国季节性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本文论述了四川、重庆和云南三省市红层的特征,包括红层
本文回顾了生态足迹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进展,国内外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旅游环境承载力以及旅游地实例等方面.阐述
本文对海洋生态问题与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活动会导致海洋生态的改变,意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意识到维持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各个因素在对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而水文模型始终是研究解决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分布式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