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来源研究进展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顶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其巨量的金属堆积引起许多学者对成矿物质来源的关注,本文重新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硫化物样品,对其铅同位素进行了重新分析.根据获得的新数据,再次探讨了金顶矿床的成矿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金顶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应为:206Pb/204Pb=18.3945~18.4541均值为18.4369;207Pb/204Pb=15.6412~15.6682,均值为15.6579;205Pb/204Pb=38.6266~38.7225,均值为38.68080,初步判断金顶矿床可靠的铅同位素数据均分布于上地壳与造山带演化线之间,并且靠近上地壳演化线,可说明金顶矿床的铅应来自于壳源,而并非来自于幔源或其它源区。
其他文献
铬铁矿矿床为典型岩浆矿床,分为层型(产于层状超镁铁质-镁铁质侵入体)和蛇绿岩型(产于蛇绿岩中的以豆荚状铬铁矿为特征)两类.本文对祁连玉石沟铬铁矿石及含矿围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和铬尖晶石及其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结合已发表数据,对玉石沟橄榄岩及铬铁矿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与围岩直接接触的部分铬铁矿单矿物由于与围岩发生高温反应,其晶体中间部分Mg#值比边缘高2-3。对铬铁矿-纯橄岩这一具有巨大化学
西藏都日铅银矿床位于昌都地区察雅县境内,本文通过对铅银矿床的地理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其矿区地层以及其地质构造,位于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三江褶皱带的北段,区内复式背向斜和大断裂发育,研究发现喜马拉雅期,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构造作用背景下,由于深部构造的侧向挤压作用下,导致昌都盆地内的地层大量脱水,形成盆地卤水。当盆地卤水沿着深部的断裂带向上迁移时,从流经的岩层中淋滤出铅银等金属而成为含矿流体。含矿流体通过
来利山锡矿与小龙河锡矿由于成矿环境分别为较为开放和较为封闭的环境,进而被划分为外云英岩型和内云英岩型锡矿.为揭示矿床更深层次成因,在对比矿区构造基础上,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即成矿流体中Sn的较强迁移能力与低氧逸度有密切关系.随后指出,锡石中的铁多以Fe3+的形式与Sn4+发生类质同象,氧逸度越高锡石中Fe3+越多且在宏观上表现为锡石的颜色越深.对来利山矿区和小龙河矿区的锡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镜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重要的Cu-Au-Mo-Fe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次通过对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对该岩体的岩石成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进而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二长花岗斑岩主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都表现出轻微的Eu的负异常,但是二长花岗斑岩比花岗闪长岩更加富集重稀土。晚中
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交界处,茶陵-永兴断陷盆地东缘,属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钦杭成矿带中部东缘.对锡田矿区范围内不同地区成岩-成矿关系的讨论很少有报道.本文重点论述锡田岩体东西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矿条件差异性.通过锡田岩体东西两侧花岗岩钠长石性质、c-o同位素以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岩体西侧垄上矿段地层对岩体的混染更为明显,而东侧桐木山矿段受后期热液作用不强烈,围岩的
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带西部,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乡.本文通过分析浩尧尔忽洞金矿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H20,C02,N2和CH4,表明流体属于H20-C02-N2-CH4体系。成矿压力估算浩尧忽尔洞成矿深度的区间是2.65~6.27km,平均成矿深度3.91km,成矿深度属于中浅层.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地层、矿石、岩浆岩的地球化
五龙沟金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是东昆仑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金矿床.在青海省东昆仑地区,五龙沟是金矿地质工作较早获得突破的地区.本文通过对该矿区的野外勘探和以往地质资料的总结分析,对五龙沟金矿的矿床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五龙沟金矿是一个产于区域NW向剪切带中的、严格受其旁侧次一级NW-NNW向脆性断裂控制的造山型破碎带蚀变岩亚型金矿床。五龙沟矿床控矿断裂属剪张性脆性断层,其发育及分布受控于石灰沟等韧性剪切
藏南喜玛拉雅造山带分布有一系列的脉状Au、Au-Sb、Sb矿床以及砂金矿床,形成了藏南金锑成矿带.本文介绍了折木朗Au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沙拉岗Sb矿床是其中典型的脉状矿床。三类矿床在垂直方向上由深部到浅部形成由Au, Au-Sb到Sb矿床的连续成矿序列。通过对三类流体包裹体进行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藏南Au-Sb成矿带造山型Au矿床、Au-Sb矿床、Sb矿床的垂直分带模式指示在
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朗县两个岩体中三个不同岩性侵入岩样品的年代学分析,以期探讨本区白垩纪不同岩性侵入岩之间的演化关系,以便为深入理解冈底斯南缘侵入岩时序格架和成因动力学机制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结果表明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是lO1Ma,中性闪长岩岩浆侵位;在81-84Ma,过渡性的花岗闪长岩岩浆侵位;在77-79Ma,演化成酸性黑云母花岗岩侵位。
柴北缘变质带构造位置对应于赛什腾山-锡铁山(柴北缘)结合带,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大致沿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牦牛山一线,其变质带内以多处发育榴辉岩为特征,构成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本文通过对榴辉岩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详细分析,显示以蛇绿混杂岩组成的变质岩系,在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总体表现从低绿片岩相至高绿片岩相都有分布。依据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