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空间结构及区域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港口城市作为区域对外联系的窗口与门户,在区域——城市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港口城市组合联动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区域发展的时代趋势。文章以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作用格局和=内部空间组织两方面考察其空问结构。
其他文献
网络城市理念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空间形态、发展策略和结构体系进行的全新思考。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鞍山、本溪、辽阳、与营口之间不仅空间距离较近,而且存在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具备构建地方性网络化组织基本条件。
本文首先对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构状况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山东城市化水平和分布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使服务产业化成为可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并且能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且能提升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基于1930s、1960s的1:5万地形图的解译,借助GIS软件,计算了1930s和1960s珠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镇建成区面积、位序一规模、紧凑度与圆形率,并对该时段内建成区扩展强度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城市与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其中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最为关注的主题。
矿业城市社会系统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其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成因,本文以阜新市为例,从资金流的角度,构建了社会系统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对1990-2007年阜新市社会系统内部资金流的变化进行综合测度,分析出阜新市社会系统资金流的各项指标变异的差异性,找出社会系统资金流变化的特征。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区域特别是城市区域(city region)重新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区域管治(regional governance)也作为应对一体化困境的新手段而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本文以珠三角范围内几个重要的跨行政边界基础设施建设案例为实证,通过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深度访谈和对典型事件的分析,试图展现一幅处于中国特殊制度背景和当前特定国际形势下的珠三角区域管治模式图景。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行政力和市场力作为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对当今深受全球化影响的产业与环境变迁背景下的城市区域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区域之间的分工演变成了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区域同时处于与发达国家城市区域之间的垂直竞争和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之间的水平竞争中,同时在环境变迁的过程中也处于不利的地位。
城市和交通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产物,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高速公路作为新时期的主要交通方式,在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的同时也对区域城市群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的出现使独立发展和演化的城市逐步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城市职能的转化及定位。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07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4.7%.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China is quickly becoming the worlds most desired tourist destination.Full of wonderful landscapes and a vast mixture of culture, it is a hot spot for tourism marke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