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s-1960s珠江三角洲城镇建成区位序--规模、扩展及其形态特征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930s、1960s的1:5万地形图的解译,借助GIS软件,计算了1930s和1960s珠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镇建成区面积、位序一规模、紧凑度与圆形率,并对该时段内建成区扩展强度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从农户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的响应等七个方面构建农户对外部影响响应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课题组对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农户的信息化响应对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贡献最大。
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不同区域,但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有摩擦和对立,又有统筹发展的内在需要。
城市网络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但从企业生产网络角度研究城市网络的案例较少。本文以在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角度研究企业生产网络与城市网络的关系。
城市化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今后较长时期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住房问题,是推进城市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城市新区的建设模式涌现出了新区跨区合作的热潮,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不断收紧的土地政策;二是城市在另寻发展模式;三是对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关注不够;四是城市发展理念在调整,以大都市区为单元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基本取向。
城市规划的区域性与空间性,决定了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规划监管工作中应用的广阔前景,本文以南安市城市规划监管为例,探讨了应用城市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实施城市规划监管的技术方法,初步设计了监测管理的基本流程,为城市规划监管工作开辟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会议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省工业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逐步增大,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遥感、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等,对京津廊坊城镇扩展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在数量特征上,城镇用地年均增长面积,整个研究期即1985-2008年为:北京>天津>廊坊;1985-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期也均为:北京>天津>廊坊;而2000-2008年为:天津>北京>廊坊。
网络城市理念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空间形态、发展策略和结构体系进行的全新思考。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鞍山、本溪、辽阳、与营口之间不仅空间距离较近,而且存在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具备构建地方性网络化组织基本条件。
本文首先对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构状况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山东城市化水平和分布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使服务产业化成为可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并且能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且能提升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