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酶解法评定酶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委员会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体外酶解法快速评定不同酶制剂在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小麦的营养特性,本实验选用酶制剂1#(E1)、酶制剂2#(E2)、木聚糖酶、欧蒂酶等4种不同酶制剂(均以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测定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并使不同酶制剂与小麦-浓缩料型日粮在一起充分反应,然后利用DNS比色法测定反应物中还原糖总量(本试验以葡萄糖计)来评定酶制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高的E1酶解反应效果反而不明显,几乎检不出还原糖;相反,4种酶制剂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低的欧蒂酶的应用效果则最好.以上结果表明,检测时酶活高的酶制剂其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可能与酶制剂的耐酸能力有关.
其他文献
试验选取体重9.3kg"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2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以圈为重复单位.3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添加仔猪专用酶0﹪(对照组),0.10﹪的复合酶BC100(试验组A)、0.07﹪的国外某仔猪复合酶制剂(试验组B)的玉米-豆粕型日粮进行为期15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BC100复合酶或国外某仔猪复合酶制剂均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
试验选用384头8~9kg仔猪,平均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日粮,分别添加0.5g/kg和0.3g/kgα-半乳糖苷酶,试验期为6周.结果发现,玉米-豆粕日粮添加0.5g/kg和0.3g/kgα-半乳糖苷酶日增重分别提高了4.87﹪和7.93﹪,耗料增重比分别下降了3.52﹪和2.01﹪;玉米-豆粕-棉籽型日粮添加0.5g/kg和0.3g/kg酶,日增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农副产品作为诱导物和碳源,对BacillussubtilisT15产木聚糖酶的诱导能力以及该菌种的最适碳源的补料方式.摇瓶研究表明,以木聚糖发酵为参照,天然秸秆粉的相对产酶活力为110.5﹪,经水洗的稻草粉的相对产酶活力为106.8﹪.在发酵罐上的研究表明:在恒定发酵液的pH和还原糖水平,秸秆粉以连续补料方式加入,能将产酶水平提高到分批补料的3.02倍,发酵周期中菌种的适应期短、稳
60只270日龄罗曼褐蛋鸡进行两期代谢试验.每期将所有试验鸡随机等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重复,每重复3只.试验日粮为在相同的豆粕型或杂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0g/t、150g/t和180g/t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分别形成A、B、C、D四组.结果表明,豆粕型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处理组比对照组都有改善的趋势(P>0.05).杂粕型日粮中,添加酶150g/t和180g
选用1500只0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雏鸡.试验分0~21、22~35、36~49日龄三个阶段.小麦日粮设正常能量、低能量两个水平,分别设添加0.1﹪NSP酶制剂与不添加酶制剂处理(小麦加酶组、小麦组、低能小麦加酶组、低能小麦组),同时设玉米组(正常能量)作为对照,研究NSP酶制剂在肉鸡小麦日粮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显示:(1)低能小麦组与玉米组、小
本文阐述了电刺激技术的起源、电刺激技术在牛羊肉快速成熟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电刺激加快肉的成熟速度的机理,并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领域内继续研究的方向和可能途径。
本文以复合南瓜肉糜香肠为试验模型,通过质构分析、水分活度测定及感官评价分析,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淀粉和酸变性淀粉(占原料肉的10%-30%)对复合蔬菜香肠的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为产品配方筛选和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香肠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香肠成熟前后,酯类、酮类、醇类、挥发酸、挥发性酚类物质以及萜烯类等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很大:总酯类风味成分含量呈明显下降的变化趋势,但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总酯的含量又有所上升;总醇类风味成分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羧酸类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菌株效应;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成熟前比成熟前的要高;
长期以来食用咸味香精、天然香辛料和风味料的研发与生产、市场与应用,始终困扰着生产香精和肉制品行业的稳健发展。本文对其焦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外传统饮食文化与中国肉类制品风味有机结合的创新应用技术问题,介绍了中国肉制品从传统熟食品和传统肉制品加工,发展到改革开放后肉制品在无序和不规范高速发展阶段,直到2005年的QS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新阶段,对中外传统饮食文化是肉制品风味研究的源泉进行了
本文阐述了如何实现肉兔始终保持相对健康状态及生产绿色兔肉产品的养殖,为广大肉兔养殖户提供生产绿色兔肉产品的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