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重建序列分析

来源 :第三届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年以来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个世纪大致可分为四次主要的干、湿期:16世纪偏湿,17世纪干旱,18~20世纪初偏湿,20世纪偏干(20-30年代极端干旱)。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显示,重建降水序列可分解为高频至低频8个尺度的分量,各分量在不同时段周期和振幅的变化过程与原序列降水的高低值时期对应较为一致,趋势项显示了过去5个世纪研究区降水量呈平缓上升的总体趋势。
其他文献
"海(湖)效降水"是指冷空气经过暖的海面(湖面)后在迎风岸产生的局地性降水,多发生在中高纬度秋、冬季,具有云层发展浅薄,分布范围小,出现时间较短,以固态降水为主等特点。海(湖)气温差引起的水、热交换及低层不稳定层结是其产生的重要机制。每年秋、冬季发生在我国山东省东北海岸的"海效降水"是海表面影响经过海面的冷气团而产生的特殊降水过程。本文对由冬季海-气温差导致的山东半岛"海效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
根据站点资料均一性、资料年代的完整性以及分布均匀程度,在内蒙古地区选取了7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为代表站,采用统计方法、极值法、百分位法等分析了1961-2013年内蒙古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及其极端值时空变化特征。其中常年值采用1981-2010年的30年气候标准值。统计时段冬季为上年12月-当年2月,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年为1-12月。
会议
利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温带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年逐日降水数据,依据候降水量定义雨季起讫时间,分析站点以及区域平均雨季进退的气候学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南地区以及日本九州、本州和北海道的西海岸雨季开始时间最早,在2月下旬之前,结束时间晚,在10月上旬以后,日本列岛西北沿岸迟至11月上旬之后,雨季持续时间长,多超过6个月,日本列岛西北沿岸雨
本研究基于CloudSat/CALIPSO 2007-2010年观测结果,对全球范围云的重叠结构进行了格点化研究.利用一个参数"抗相关厚度"(decorrelation length,以"Lcf"表示)描述云层的垂直重叠特征,从卫星资料中计算得到了全球范围4年平均的逐月Lcf网格数据(2.8°×2.8°分辨率),首次较全面地展示了参数Lcf的经向、纬向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图1).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0.06%.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较为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雪灾就是制约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强降雪是导致雪灾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气候图集》中《农、牧、林业气候区划图》对牧区的划分,选取3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降雪资料.
会议
本文基于信息分配和扩散理论,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旱灾灾损指数,综合考虑了气象因子与社会因子,分析了我国东北三省1971-2012年的干旱脆弱性特征,并进一步计算了我国东北三省的干旱风险。使用信息分配方法估计干旱强度概率分布,采用二维正态信息扩散方法构造了干旱强度与旱灾灾损的脆弱性关系,将干旱强
会议
本文利用大同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的雨季降水资料,选取5个常用的降水指数,分析了全市近43年来极端降水的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同年内日最大降水量平均值呈弱的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7mm/10a;(2)各站暴雨还是单发性的特征,并未表现出增或减的年代趋势.暴雨发生的平均频率是1次/3.56年;(3)大雨日数43年中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发生频率1.26次/年:其中70和80年
本文主要以天津1951~2013年气温和湿度的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持续性高温和湿热事件的长年变化特征和季节内的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天津市区高温事件处于高发期,而1960年代至1990年代初则处于低发期.同时,1990年代后期开始,持续性高温事件处于明显的多发期.湿热日数和持续性湿热事件的变化特征,与高温日数和持续性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相近: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
会议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89个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序列,利用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分析了这一地区不同等级和不同历时干旱的出现概率及重现期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多为历时小于4个月强度小于3的干旱事件;月内轻旱、月内中旱、季内特旱和跨季特旱的概率较大.干旱历时小
Understanding of past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change over the Northeast China is limited because of lack of long-term climatic records.Here we reconstructed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since A.D.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