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起始时机和方法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起始时机和方法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营养状况的影响,从而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强化起始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以保证早产儿生长正常,减少宫外生长迟缓.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京沪两地四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量大于总喂养量的50%.根据开始添加母乳强化剂的时间分为早强化组(奶量<90ml/kg.d时开始强化)和晚强化组(奶量≥90ml/kg·d开始强化),再根据从开始添加母乳强化剂至足量强化天数分为快强化组(1~3天完成足量强化)和慢强化组(≥4天完成足量强化).对合并症、肠内营养情况、生长速度、血生化指标以及出生时和出院时生长落后(SGA)比例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67例.早强化组32例,晚强化组35例,两组开始强化时奶量分别为67.17±20.26ml/kg和127.00±37.03ml/kg,P<0.001;两组基本情况、合并症、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出院时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晚强化或慢强化均加剧宫外生长迟缓.建议在早产儿母乳喂养量达90ml/kg.d之前开始添加强化剂;在早产儿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足量强化应在3天内完成.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Objec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induced chronic inflamm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SV RNA persistence.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RSV RNA to induce chronic airway disease rem
会议
目的: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接受T细胞依赖性抗原刺激和形成T细胞记忆应答的基础.此前研究发现无论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或轻型的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XLT)患者在年龄超过15周岁后,其外周血来源的T细胞TCR多样性出现受限,推测可能与T细胞凋亡增多继而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有关.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WAS基因突变对外周血各种淋巴细胞亚群TCR多样性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探讨
目的: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97-2013年18岁以下患者诊断为大动脉炎的93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结果:93例患儿中,男26例,女67例;6,发病年龄4-17岁,平均年龄(13.9±3.2)岁,其中10岁以下发病14例,10岁以上发病79例.确诊时病程10d到8年.小于10岁组最常见就诊主诉为发热(6例,43%)、头痛(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这些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认识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本病.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2年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例CINCA综合征患儿,分析他们的起病情况、临床特征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诊断CINCA综合征患儿3例,其中男1例,女2例,起病年龄均为生后1月内,诊断年龄为7月至16岁1月.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和关节炎表现.2例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
目的:为探索儿童脓毒症外周血单核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月-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室及ICU救治的51例1月-13岁脓毒症儿童纳入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入院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进行测定,并观察脏器功能及预后.结果:脓毒症患儿男39例,女12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498.9nmo
目的:探讨PiCCO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重症患儿的监测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间住PCCU30例先心病术后重症患儿,年龄在生后2天~2岁,类型包括法洛氏四联症、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均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患儿除常规有创监测外,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患儿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辅助救治儿童重症HPS患儿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共收治HPS患儿19例.其中1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CBP治疗,模式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或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剂量为50-75ml/kg.h.观察治疗前后主要器官功能、血液电解质、血液铁蛋白等变化.结果:19例
目的:观察被动抬腿试验(PLR)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统计2012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符合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其中2012年1月至7月共18例,设为对照组.其中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共14例,设为被动抬腿试验组(PLR组),进行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动态监测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