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传承与应用的民居研究的若干启示

来源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如"营造与设计法"所包含的民间建筑技术、材料的传承部分,以及"保护、改造和发展"所包含的民族建筑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建筑可借鉴的积极有用的部分.本文就从这两点中的传承、实践方面入手,对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进行讨论,旨在关注民居的未来角色和现代传承.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坐标变换的线性时滞系统故障诊断设计方法.主要设计思想是通过广义坐标变换将系统的状态时滞、输出时滞由输出项来替代表示,构造观测器产生残差,进一步将残差系统表示为LTI的形式,然后采用LTI系统中成熟理论进行时滞系统故障诊断设计.最后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下料问题普遍存在于玻璃、钢板、木材、纸张、制衣和船舶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本文阐述了二维下料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问题的研究趋势作了讨论。
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书法和美学价值.2005~2007年期间,作者调查了大量的山西传统民居,收集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匾额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总结,重点分析匾额的内容、材质和形式、字体和颜色等。
2005年4月到2007年11月期间,课题组先后深入平遥30余个古村镇进行民居调查,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根据调研中所获取的有关门窗的内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实例,论述门窗的构成、装饰内容、手法和特点等。通过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了解到居民如何通过这些吉祥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通过对贵州苗寨及其干栏式民居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总结出贵州苗寨及其干栏式民居中适应当地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合理要素,并试图分析其合理的原因,得出规律,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新民居建设,同时也为苗族民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港台地区的大学同学一般对中国民居建筑是陌生。而中国民居建筑却植根于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包括了哲学、文学、伦理、历史、地理、气候、绘画、等范畴。念尊业学科的港台地区的大学同学,对这些文化范畴也是生疏的。因此,针对他们生疏的地方,课程内容和教授方法也须对应。同时,香港城市大学和澳洲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联合主办的建筑课程,课题Chinese Pavi
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表征了建筑发展的适应性规律.建筑适应性规律包括三个层面: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本文论述了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自然适应性,即适应岭南的气候、地理等条件:其社会适应性在于适应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其人文适应性表现在反映特定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以自然适应性为前提条件、以社会适应性为根本动力、以人文适应性为价值指归.
以考古发掘实例为依托,理清史前聚落的边界设防形态的发展线索,其中体现出堡寨聚落与古代城邑的同源性;进而分析指出由 "堡"到"城"与由"堡"到"堡"双线并行的演化规律;最后,分析指出"井田制"与"里制"等早期的社会制度对"堡"形态结构的影响与关联.
本文通过对晋商传统建筑研究的回顾、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晋商传统建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了晋商传统建筑研究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海口羊山地区的琼北民居根植于热带岛屿的城市火山,以火山石为原料修建,有别于传统木构村落,火山遗风举世罕见.本文以特色最凸显的荣堂古村为例,在遵循传统保护规划手法的同时,着重就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