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千龙湖鱼体中重金属含量情况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千龙湖鱼类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对鱼体中铅铅(Pb)、镉(Cd)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对鱼体中汞(Hg)、砷(As)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千龙湖草鱼、鳊鱼、鲫鱼、青鱼、鲤鱼、鲢鱼、鳙鱼、鳜鱼、鲶鱼鱼体中重金属检测,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d、Pb、Hg、As,不同鱼类中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是:中下层鱼类>中上层鱼类,肉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并且各鱼体内重金属含量都没有超过无公害水产品的限量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是相对比较安全放心的食品.
其他文献
采用热传导传感器实时监测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边坡基质吸力的变化,并对其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边坡因干缩产生的裂缝为雨水入渗提供通道,裂缝区土体迅速吸水,吸力骤降;非裂缝区土体雨水难以入渗,吸力降低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降雨后一段时间内,裂缝区土体与非裂缝区土体强度差异明显,第2次湿化时差异最大。膨胀土边坡裂缝的发展深度对其滑坡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其滑坡破坏一般发生在第2次降雨开
本文针对巢湖大风造成的灾害事故及2013~2014年测风数据,根据海事部门总结的风力预警级别,提出两种大风预警思路,并依据大风预警信号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主要结论:(1)巢湖发生的沉船事故中大约有1/3的事故属于风灾事故,大风是巢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气象灾害造成的实际事故,将风灾分为4个预警等级:6级风力对应于蓝色预警,7级对应于黄色预警,8级对应于橙色预警,9级以上对应于红色预警.(2)巢湖湖
为研究高等水生植物与水体微生物互作对蓝藻的抑制效应,本研究探讨了单独轮叶狐尾藻、单独微生物、轮叶狐尾藻与水体微生物联合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单独轮叶狐尾藻、单独微生物以及两者联合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藻效果,其中轮叶狐尾藻与水体微生物联合作用后的抑藻作用最强,抑藻效果以轮叶狐尾藻与微生物联合的茎浸提液最佳.说明轮叶狐尾藻与水体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化感物质能够更长久、更有效地抑制铜绿
以深圳市两处景观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投加硫酸铜和过氧化氢对湖水样品中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初始Chl a浓度为10μg·L-1的景观湖A,单独投加0.2~2mg·L-1Cu2+使Chl a浓度在13d内降低至5μg·L-1以下,0.2~0.6mg·L-1范围内随Cu2+浓度升高,控藻效果(以生长速率抑制百分比Ir计)增强;单独投加20mg·L-1H2O213d内将Chl a浓度控制在
2014年汛期,南四湖地区遭遇了2002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汛期6~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五成,湖区蓄水不足历年同期的两成,南四湖上、下级湖水位均降至死水位以下,下级湖水位最低时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28m,南四湖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继2002~2003年实施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之后,2014年8月初国家防总决定再次实施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调水后的下级湖水位升高0.46m,高出最低生态水位0.1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信息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2009-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特征与其暴发期间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得到巢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特征是:5~11月均有分布,9、10月是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暴发期、5、11月明显偏少;蓝藻水华主要分布在西半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气温、少雨、光照充足和风速偏小有利于蓝藻颗粒的上浮和积聚.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蓝藻生长繁殖迅速,气温是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基本气象条件,
本文通过对开封市主要湖泊龙亭湖、包公湖污染来源与污染现状的分析,得出开封市湖泊已经受到较大环境污染的结论.针对湖泊污染状况,提出湖泊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方法,包括搬迁湖泊周边工厂,截流湖泊内的排污口,湖底深挖清淤,加大湖泊水环境容量.疏通河道,使市区湖泊连成一体.适度发展湖泊水产养殖规模,发挥湖泊的生态功能.新建绕湖排水管网,形成湖泊景观防汛一体化.补充新鲜湖水,湖泊死水变活水.经研究总结出湖泊治
于2009年1月(枯水期)、5月(繁殖期)和9月(索饵期)对湘江干流湖南段5个监测区域(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和岳阳)29个监测位点进行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及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1)湘江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指数,且各个监测断面的总氮超标率均为100%,其次各江段部分有机物污染较严重,CODcr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三次不同监测区
随着长江中上游系列水力发电、防洪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下荆江河床冲刷下切严重,分泄长江水量入洞庭湖的四口河系分流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洪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300亿m3水量的调剂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
2013年4~9月,利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湾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蔗草(Scirpus mariqueter)和裸滩(Bare mudflat)湿地的CH4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原位观测和研究,并利用室内厌氧培养法测定了0~30cm深度的土壤CH4产生潜力.结果表明:裸滩湿地春季表现为CH4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