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情绪体验与痛觉感知相互影响的脑影像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咬肌持续性疼痛模型,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情绪与疼痛感知的相互影响。方法 排除重大疾病的健康被试和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各10名,接受两个阶段的疼痛研究(均为12分钟)。被试在第一阶段接受单纯疼痛刺激并根据主观感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第二阶段在接受疼痛刺激的同时观看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图片并进行VAS评分,同时做大脑功能态扫描。疼痛模型建立通过微量泵入系统注入5%高渗盐水诱发咬肌持续性疼痛,在第一阶段被试将当前疼痛的VAS评分反馈至计算机,程序根据比例积分算法(PIC)调节微量泵的泵人速度,使被试的疼痛感受稳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第二阶段复制第一阶段中高渗盐水的注射速度,被试接受与阶段一相同的疼痛刺激时观看情绪图片,并进行VAS评分。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组被试的VAS值和脑激活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症状评估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感觉门控电位P50(SG-P50),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神经电生理机理.方法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PSPD的诊断标准,纳入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大于4分,病程大于6月的PSPD门诊患者80例.所有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A组)和药物联合rTMS组(B
目的 探讨在匹配与不匹配两种语义条件下(句尾歧义词)ERP N400的变化,分析藏-汉双语者汉语ERP N400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1.汉语组:为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男性职工56名,年龄21-62岁,平均(38.53±10.88)岁;受教育年限8-18年,平均(13.3±3.1)年.2.藏-汉双语组: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家属45名及本院职工5名,共50名.均为
目的 儿童期创伤(Childhood trauma)与许多精神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显著相关。尽管如此,其中的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来有研究显示儿童创伤可能与个体成年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功能异常有关。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方法检测伴儿童期创伤健康成人的默认网络功能状态。
目的 强迫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具有易复发、易致残的特点。强迫障碍的患者集中于自己的闯人性思维,不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使他们认为自己的闯入性想法是不正确的,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强迫行为。既往研究发现这些症状与认知控制有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回及顶叶的后部是执行控制网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认知控制,如反应抑制、计划和定势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执行控制网络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双相Ⅰ型与Ⅱ型患者静息态皮层脑电活动的差异在gamma频段最显著,提示gamma波对双相障碍脑活动异常的识别可能更具优势。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及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BD)患者额叶-纹状体环路对喜悦及悲伤面孔识别的反应有差异,但静息态UD和BD患者gamma波额叶-纹状体功能的差异性尚不清晰。本探究
目的 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治疗难度更大,复发率及预后更差,但大约有75%的双相抑郁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从发病到准确诊断双相障碍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目前主要依靠临床学特征区分单双相,早期鉴别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发展提示,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在神经环路功能及结构损害存在不同的差异,并可能作为鉴别两组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标记。本研究旨在探讨未经历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大脑拓扑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改变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3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
目的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增强的小脑-默认网络连接,然而这种增强的小脑-默认网络连接是否在发病之前存在尚不清楚。方法 本研究招募34个精神病超高危人群(UHR)、31个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7个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用基于种子点功能连接(FC)的方法来分析影像学数据。
目的 目前关于抑郁症患者情绪信息处理过程中,情绪相关脑区与全脑其他功能网络脑区的整体信息交流变化仍是未知。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脑功能网络节点连接强度属性的异同,探究抑郁症患者情绪相关脑区与全脑信息交互能力的异常,并进一步分析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额颞通路的功能异常参与了精神分裂症语言理解相关的精神症状的形成,比如幻听。既往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中都存在额-颞通路的功能异常,但报道并不一致,可能与额、颞叶脑区包含多个功能子区有关。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存在静息状态下的额颞通路上局部脑区(颞中回和眶额回)的自发活动异常,考虑到局部脑区自发活动异常与脑区功能整合异常均是精神分裂症脑功能异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