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症状评估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感觉门控电位P50(SG-P50),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神经电生理机理.方法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PSPD的诊断标准,纳入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大于4分,病程大于6月的PSPD门诊患者80例.所有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A组)和药物联合rTMS组(B组),每组各40例,另选择健康成人40例作为对照组(C组),使A、B、C三组在人口学资料和A、B两组在病程、症状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采用盐酸舍曲林75mg/d持续口服治疗,B组采用同剂量药物联合rTMS治疗,rTMS持续治疗3周(1 5次),并在rTMS治疗结束后持续药物治疗.rTMS治疗采用iTBS高频rTMS刺激左额叶背外侧(DLPFC)及1Hz低频rTMS刺激右侧DLPFC.A、B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和治疗后第6周进行N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G-P50、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评定和检测,A、B两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 抑郁症是常见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目前发现的易感基因较少,可解释的遗传度较低。本研究利用全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meta分析搜寻抑郁症新型易感基因,并采用影像遗传、心理认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易感基因参与抑郁症的潜在机制。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是否存在社会认知功能损害以及社会认知功能损害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DSM-Ⅳ双相情感障碍Ⅰ型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同期纳入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59名。采用MCCB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ngnitive Battery, MCCB)评估社会认知(即MSCEIT情绪管理测验结果);经过至
目的 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外周血中CD4+Foxp3+Treg细胞,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IL-10及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免疫失衡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价提供有临床价值的免疫学分析指标。
目的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其在一般人口中的发病率为1-5%,极易导致精神残疾与功能缺损。双相障碍患者共病内科疾病并不少见,共患病往往影响着双相障碍患者的病程、严重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近来,一些研究报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双相障碍中的发生率,其可能与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相关。本研究的目
目的 探讨nesfatin-1、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85例,根据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组29例(DMD组)、2型糖尿病非共病抑郁症组56例(DMND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所有研究对象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定,检测血浆nesfatin-1水平及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水平。应用S
目的 精神分裂症(SZ)神经营养假说认为SZ患者大脑结构的变化是由于神经营养因子失衡的结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对生长发育及神经可塑性有重要的作用。不少研究发现GDNF与SZ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尤其是GDNF与SZ认知功能的关系及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探索抗精神病药物对SZ患者血清GDNF水平的影响、认知功能
目的 现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研究者把重心主要放在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很少关注焦虑障碍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以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为例,旨在初步探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比例,以及常见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 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参与了模式动物的认知功能的损害过程,但是TG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尚无一致研究结果。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具体方面以及TG是否涉及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 分析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之间的差异,并与正常人对照研究,同时探讨临床症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1、研究组:以DSM-5为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门诊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首发双相双相Ⅱ型障碍患者,35例,性别民族不限,年龄>18周岁.人组前评定HAMD、HAMA,要求HAMD≥17分,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苯二氮唑类药物助眠.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6.67
目的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复杂的、高致残性的重症精神疾病,目前机制尚未明确。由于没有生物学指标被常规性地应用于临床诊治,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膜结构,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内含蛋白质、mRNA、mi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