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管/线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碳(C/C)复合材料是先进航空航天器及其动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高技术战略性材料.在该材料致密化和石墨化过程中,热解碳开裂、碳纤维/热解碳界面松弛等微观缺陷难以避免,这严重影响了C/C复合材料优异力学性能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碳纤维预制体中引人一维纳米管/线,如碳纳米管(CNT)、碳化物陶瓷纳米线等,构建纳米管/线-碳纤维多尺度预制体,利用纳米管/线和碳纤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碳基体的微-纳尺度强化.本文研究并开发出在碳纤维预制体中原位生长或直接引人一维纳米管/线的多种方法,包括等温化学气相沉积(ICVD)、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CVD)、注射化学气相沉积(IJCVD)、电泳沉积;探索了CNT、SiC纳米线、HfC纳米线结构特征.以CNT增强C/C复合材料为例,分析了纳米管的引人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可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径向直立CNT和卷曲状CNT.径向直立CNT可极大地提高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幅度超过200%)、提高石墨化前后强度的保持率;卷曲状CNT则能够诱导各向同性碳基体和多孔界面的形成,显著改善C/C复合材料的断裂塑性.相比于生长在碳纤维表面的直立CNT,生长在碳纤维之间的直立CNT则可以同时改善C/C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断裂塑性,这主要归因于碳纤维之间分布的CNT诱导的多层碳基体结构的形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管/线分布属性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着显著影响,设计和控制多尺度预制体中纳米管/线的分布和微观形貌,对调控CNT-C/C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服役行为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微结构调控实现材料多功能化是当今材料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缺陷进行能带裁剪和自旋操纵、以离子半径进行极化控制等方法,多尺度地开展了氧化锌薄膜结构和性能的
会议
  本文采用SEM、AFM、XPS、表面粗糙度、表面能及微脱粘等测试手段对国内外高强型碳纤维的表/界面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对比研究了国产高强型碳纤维与国外同系列纤维的性能差异
本文结合中材国际投资实施的“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化项目”.就协同处置初期对水泥生产系统稳定性、产能和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鉴此
  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量大、面广,其使用安全性关系每个家庭。该领域长期存在聚氯乙烯(PVC)耗材中塑化剂析出和环氧乙烷灭菌剂残留,两大危害人体健康的共性难题。为此,本课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点。水泥混凝土是海洋工程建设的关键材料,但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性,在严酷的侵蚀性海洋环境作用下容易
会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高能耗、碳排放及电磁辐射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难题,而发展以低功耗、低辐射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信息技术已迫在眉睫。绿色信息技术对
会议
  本文介绍了为建立太帕(TPa,千万大气压)量级高压工程平台应运而生的一种特殊功能材料即波阻抗梯度功能材料,概述它在材料压缩科学与冲击动力学领域的若干研究与应用进展
会议
  本文系统研究了光转换发光材料在薄膜化及其在远程激发半导体光源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光转换发光材料的成膜工艺及成型材料的选型,并分析了光转换远程激发薄膜与LED激发光
  本文综合论述了通过构筑超疏水/超疏油(超双疏)表面结构,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扩展涂层的使用范围,增强涂层的抗污染能力的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海洋污损生物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是基于粉末床的激光3D打印技术,它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热效应使粉末材料软化或熔化而黏结成形一系列薄层并逐层叠加,获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