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河口挡潮闸闸下淤积量分析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利用入海河流淡水资源及改善城市水环境,一些地区相继提出建设挡潮闸要求.闸下淤积是挡潮闸可行性论证中的关键问题,由于缺乏下泄水量,给挡潮闸的运行维护带来危害.针对干流和支流建设挡潮闸后闸下淤积实测资料,分析闸下淤积特点和强度.从闸下河道整体淤积看,每公里年平均淤积量在4万~18.6万m3/m3.a;建闸后第1年河床回淤强度最大,普遍淤积约1.1m/a,此后逐渐减小并趋势稳定.
其他文献
铁黄沙整治工程是澄通河段综合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需要,整治工程预留了望虞河河道外延、枢纽外移的通道.对通道打开与关闭的两种方案引起的回淤进行分析,研究了工程实施后的效果,以及对河势、周边涉水工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口门封闭方案实施后,福山水道望虞河口附近主槽回淤0.10m,拦门沙体在海洋泾下游;口门开通方案实施后,淤积体上移,望虞河口门附近主槽回淤增加至0.22m,但回淤总量减小10%左右.
采用明渠水流水工实验与VOF模型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探究了单圆墩阻水效应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阻水效应计算新方法.实验利用高精度超声水位测量系统,采集了墩柱附近特定影响区域内水位过程线,验证了阻水效应特性与流态因子之间的新关系,定量分析了墩柱阻水效应的空间影响范围及水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推求了墩柱阻水效应计算的新公式.研究成果可为大尺度河流水动力模拟中桥梁墩柱概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位置河床底质为淤泥质黏土,中塔沉井基础尺度巨大,施工期尤其在下沉过程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局部冲刷.为确保沉井基础的平稳安全着床和下沉,提出中塔沉井基础预防护方案,并进行预防护方案试验研究,确定了防护范围为沉井周边各20m,总范围为118m×107m;防护结构为反滤层+护面层两层结构,厚度均为1m,涨、落潮迎水侧75m×20m局部范围加厚1m.预防护方案的反滤层级配为1mm占50%、4
目前,国内外弧形闸门失事的例子中,大部分是由于对作用在闸门上的脉动压力研究不够所导致,因此研究水工弧形闸门水流脉动压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泄水闸门为实际工程背景,利用ANSYS软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表明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弧形闸门进行脉动压力研究是可行的,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水流脉动压力的相关变
河工泥沙模型试验是研究河床变形治理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介绍了造成泥沙模型试验"时间变态"的原因,分析说明了为什么进行梯级概化处理水沙过程,明确指出试验中采用的水沙过程的物理意义和梯级概化的具体原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前期扬中河段天星洲整治工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方案的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针对补充方案工程前后天星洲工程区及上下游水位、流速、汊道分流比的变化状况,对两个补充方案进行比选,以补充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由于受径流、潮流综合作用,长江下游河段的水动力因素极为复杂.从实测流速出发,根据感潮河段水体的流速特性,将其流速视为径流流速与潮流流速两者之和,提出了一种感潮河段水流流速分离的方法,结合实测径流量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二者在感潮河段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根据径、潮流速的大小变化将感潮河段中的径潮流动力分配比例量化,讨论了水深对感潮河段动力分配作用的影响,从而为感潮河段的水动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沉井基础尺度巨大,施工期在下沉过程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局部冲刷,对沉井的安全着床造成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中塔施工期最大局部冲刷、施工期下沉过程中下沉不同位置时的局部冲刷特性、沉井入土后不同时间段内的局部冲刷情况以及沉井下沉到位后施工期间往复流作用下的最大局部冲刷情况,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施工期间遭遇2年一遇洪水及20年一遇潮差情况下其最大
通过对长江下游河口段福姜沙分汊河段水沙特性分析,在把握本河段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实测资料以及以往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研究分析了双涧沙头部消能棱体冲刷原因,为工程措施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潮流界位置是划分河口分段的重要指标,但潮流界位置受不同径流和潮汐影响,变动范围较大.同时潮流界变动段内水动力受径流与潮流势力对比的影响,变化特征复杂并深刻影响河床演变.以断面涨潮量为零作为判定标准,采用长河段数模计算了长江潮流界变动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了潮流界变动段水动力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床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