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甬江流域开发与宁波城市发展之关系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浙东地区的宁波城以秦之鄞、鄮、句章三县为基础发展而来,其发展演化过程与甬江流域的开发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区域尽管早在越王句践时代已逐步开发,到秦初己设三县,为今浙江省境设县较密之地区,但其城均位于山麓地带,平原腹地的开发程度还较低。经过六朝时期初步的水利建设,至唐代兴起了水利建设的第一个高潮,甬江流域,尤其是三江口区域得到治理,使平原中心地区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唐开元二十六年设明州,州治尚位于甬江一条小支流旁的小江,由于三江口附近水利建设的成功,至唐末州治迁至三江口,此后800余年,其位置未有移动,宁波城也逐渐成为我国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宋代,宁波平原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塘河系统。这一方面形成了较完备的灌溉系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业基础;另一方面,其完备的塘河系统也形成了方便的水运系统,这一系统成为浙东运河的终端,与海上运输系统直接相连,使宁波成为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唯一节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直到当代,由于海运规模的扩展,宁波原有港口已不能适应其需要,宁波港开始由河口港向海口港发展,城市也进一步东向发展。
其他文献
自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现象也不断加剧,这一现象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种不平等很直观的反映在了住房上,因此住房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转型背景下低收入社区的住房分异,对加深对低收入社区的住房不平等现象的理解,以及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和住房不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7年在广州、武汉、南京、西安、哈尔滨、昆明中国六个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等要素不断朝着优化组合的方向综合发展的过程,其发展模式体现了区域城乡整体融合、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基于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传统AHP(层次分析法)递阶层次结构的假定难以符合现实,引介了基于ANP(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改进TOPSIS方法的网络结构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
本文对数字环境考古涵义、学科基础、方法与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数字环境考古研究内容、特点、方法和技术构成。数字环境考古是在环境遥感考古、环境考古GIS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等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对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优势,及其在考古学和环境考古中的数字化应用促生了"数字考古"和"数字环境考古"概念。"数字环境考古"是信息时代对环境考古研究提出的要求,是
会议
目的:为制定中国健康成年女性高峰充盈率(peak filling rate,PFR)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了全国23个单位测定的604例健康成年女性PFR参考值,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9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健康成年女性PFR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并用回归分析法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0.2678-0.0389
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北半球西风带纬度和亚洲夏季风的北部边缘,并以世界上最高大的沙丘、丘间低地有大量的永久性湖泊而著称,是认识两种不同气候系统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库。该报告是作者与合作老师和研究生一道近年来对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现代环境过程、地下水补给来源、古环境历史、高大沙山成因的研究工作的概要总结(主要结论已在有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这里首先汇报我们利用模型对研究区的湖泊水面蒸发和湖区地下
许昌"三化协调"联动发展实施过程中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保障三化协调实施的基石,本文首先整理了保障体系概念内涵与基本内容,明确了保障体系内部的关联。然后,解读了三化协调试验区域乡统筹保障体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化协调试验区城乡统筹的保障体系。研究认为城乡二元体制与城乡二元保障结构互为因果关系。三化协调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政策法规保障是先导,资金保障是基础,社会保障是关键。政策保障体系核心是保障"农村
伴随近年来高新区城市化研究主轴移转至对小区环境质量的论述,高新区外来劳工与原来居民共组的社区居民关系也成为新崛起的一个研究主题。不同于城市社区研究所着重在居民认同感对社区发展的效果与影响,这个研究的焦点所谈论的重点则放置在外来劳工租房需求及其流动特性如何地影响高新区的社区发展与繁荣。尽管近年来劳工居住问题在研究与实务上逐渐地展露出价值,但重要的是,外来劳工迁入所产生的新族群入侵与承继社区的社会生态
空间生产与空间冲突是国外社会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本文以广州摩的行业为例,借鉴国外社会地理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城市化解释体系、空间生产理论、城市增长联盟及城市政体等理论,对广州越秀区YT、BZ、HQ和SYN四社区开展研究。首先,对禁摩后摩的司机人口及时空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从业人口年轻化、女性化态势加剧,基于户籍的分异特征显著,兼业性明显,社会资本起重要作用。其次,剖析摩的司机空间生产的过程
本文利用建立的天山山区水汽含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了天山山区及周边其他无探空测站1961-2009年的水汽含量值,分析了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山区水汽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中天山和东天山是低值区.水汽含量在近50a内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增加明显,春季增加不明显.EOF分解表明水汽含量空间场主要有全区一致性和南北坡反相变化两种分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现代化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复杂,发展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盲目蔓延,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发展严重不协调。针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协调性问题,对其发展背景、挑战、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