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理论视域中的历史客观性问题

来源 :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整个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上的一个核心论题.客观性是历史学家工作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历史学存在的理由和根据.但是,历史客观性问题并不像大部分人想象得那么简单透明.从古代开始,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仅就上个世纪来说,继二三十年代有关历史相对主义的争论之后,六七十年代又兴起了后现代史学理论.作为一种更加激进的历史怀疑论,后现代主义从文本和话语层面论证了历史学的虚构性,从而对历史客观性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和威胁.因此,从上个世纪末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理论出现了一种逃离后现代主义的倾向.在当前的后-后现代阶段,摆在史学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是,重新阐释历史学的客观性基础,重建历史理性信念.为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西方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争论,为当前的相关讨论提供某些启示和借鉴.
其他文献
弗拉维乌斯·约瑟福斯在其《犹太古事记》1-4卷中复述了"摩西五经"的主要内容.他的叙述线索基本上遵循了希伯来圣经和七十子本树立的典范,但也呈现出若干有别于同时代犹太教
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是公元前后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大帝国引领古代世界潮流,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
大儒之效是指大儒治国之功效.在荀子看来,大儒不仅是天子三公等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同时也是精通儒学的治国之才.这一"大儒"的理念正是在人类精神觉醒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理想政
近年来在从事希腊化文明与丝路关系的研究方面,面对大量的看似容易,也很有兴趣但又无从下手的种种问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外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最新发现的大量的域外文献和考
历史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发展演进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由蒙昧走向开化、由野蛮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
本文的研究有三个层次:遵循古代中西史学的内在理路,以重要史家的理论为点,从点到线(脉络),从史家学说之异中见其所同,从而揭示古代中西史学历史理论在扬弃之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本文试图在梳理西方比较史学历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观照中国比较史学的实践,分析双方的不同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比较史学虽然在方法上与西方并无本质不同,但双方还是有一些非
刘家和先生从哲学的高度指出:"比较研究就是对于不同对象进行的互为参照的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多用来说明对同时并列的诸对象的研究."刘先生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是历史的比较研究
"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论争是英美分析派历史哲学内部生长出来的核心议题和论辩,这股思潮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本文尝试以曼德尔鲍姆的观察和批判作为
有人以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是不可公度的,因为它们各自内部没有"共享框架";另有人则坚持要在学术研究中杜绝"以西释中"或"以中释西"的现象,言外之意,好像在现实中存在着某种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