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饮与阿仑膦酸钠对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干预比较

来源 :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是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一半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5年后会发生人工关节假体松动。致使很大一部分患者必须接受翻修手术,给老年患者更是平添二次手术风险,加上老年人骨量大量丢失,使得翻修难度更大。前期研究发现右归饮有着较强的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而常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但有关右归饮防治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此类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如何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又能防止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发生,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已有研究发现,阿伦磷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来观察右归饮和阿伦磷酸钠对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本实验从血生化、影像形态学、骨密度、生物力学、及组织病理多方面研究,最终得出右归饮在拮抗假体周围的炎性细胞损害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及骨吸收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以及在提高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全身骨质量多方面,均比阿仑磷酸钠更强大。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的影响,为临床中内固定术解剖复位的重要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髋关节数据,基于三维重建软件和CAD软件,分别建立Pauwells角为70°的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前倾角为0°、5°、10°、15°、20°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所有模型施加人体缓慢行走时的载荷和约束,观察不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避免诊断延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2011年8月收治的5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结果 5例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病史平均22.6年.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性融合椎体数平均18.2节.1例为自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骨折线经第6、7胸椎椎体呈多见于长管状骨的斜面骨折;1例有扭伤史,骨折线经L2~3椎间隙;余3例无外伤史为应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患者(103膝),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其中优为81例,良15例,优良率为93.2%.HSS评分由术前(45±8.75)分提高为术后(92±7.52)分.结论:人工全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短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4月,手术治疗25例(25足)成人创伤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38.5岁;左足13例,右足12例;其中陈旧性跟骨骨折13例,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8例,陈旧性跗间关节损伤2例,陈旧性距骨骨折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及三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距骨骨折
笔者科室自2007.10至今共收治骨科围手术期下肢DVT患者130例,其中58例选择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滤器保护下采用经导管腔内溶栓或及时实施骨科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治疗方法为:在GE大型C臂DSA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根据血栓部位选择经健侧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存在、侧量下腔静脉直径、确定肾静脉开口位置,选择合适的
笔者科室自2009年5月到2011年6月,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治疗桡骨颈骨折25例,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为:伤后如无严重合并症立即撬拨复位。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x线片,分析骨折移位情况。所有病例均在DSA手术室进行,行局部侵润麻醉。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将伤肢置于透视机下操作。患臂伸直外展位,先以克氏针放于肘部透视定位桡骨颈断端,以肘外侧作为进针点,使前臂旋前位,用一直径2.0的
笔者科室自2010年8月-2011年6月共对4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采用闭合复位,按照外踝-内踝-后踝-下胫腓的顺序进行手法复位,复位过程中注意牵引充分恢复腓骨长度,矫正外踝、距骨、内踝的移位、外旋、外翻畸形。足与踝维持内翻-内旋-背伸位,以跟后石膏托与内外侧均具有内翻弧度的内翻位夹板进行固定。常规行X线透视检查,评价复位效果,若不理想,再次复位,但应避免为追求解剖复位而多次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很棘手的骨科创伤,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重要方法。对比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开展还很少,尤其是对比四种内固定器(PFN,DHS,DCS和PFLP)的实验更少。本生物力学实验旨在对比着四种内固定器固定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以期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参考。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对于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PFN无论在力学性能上还是在生物学
临床上骨软骨联合损伤比较常见,但传统的手术方法修复效果欠佳。采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为临床骨软骨联合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希望。骨软骨损伤涉及骨和软骨两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和生理功能,组织工程方法应该模拟这种生理结构和功能。因此,利用有利于骨和软骨再生的两种材料构建骨软骨双相支架是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利用来源于天然骨和软骨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构建骨软骨双相支架,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