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的植物吸收及降解行为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土壤中PBDEs的吸收和传输是其进入食物链的重要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为评价PBDEs的健康与生态风险提供依据,并为研究PBDEs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参考。但有关PBDE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尤其是PBDEs 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和代谢机理的研究还非常少。
其他文献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非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CaF2∶NaxAlyFx+3y(0.3515nm催化活性,能有效拓展TiO2光响应范围。最后,提出了TiO2/CaF2∶NaxAlyFx+3y光催化还原CO2的反应原理。
用PGSS技术研究制备薄荷醇/棕榈酸的复合颗粒,研究了不同薄荷醇/棕榈酸组成,不同预膨胀温度和预膨胀压力下所制备的复合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并进行了薄荷醇释放速率的表征。结果表明,PGSS技术制备粒径为10~20μm的薄荷醇/棕榈酸微颗粒,在所研究范围内操作条件对制备的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影响不大,但薄荷醇/棕榈酸的组成对薄荷醇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影响。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淋洗修复的技术中,螯合剂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 在螯合剂淋洗过程中,不仅重金属元素溶出,土壤中各种土壤组分元素也会溶出[1-3], 如Ca、Mg、Fe、Mn等,一方面由于这些元素的大量溶出导致与目标金属离子的竞争作用而可能导致目标金属的溶出的下降,另一方面,土壤组分元素的溶出将会影响修复后土壤性质特征及其可利用性。因此,如何调整淋洗过程中各种操作参数,尽量在保持相对较高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和全世界分别有 500 多万人和3000 多万人通过饮用水途径 暴露于砷。我国饮水型砷中毒区分布于8 省市区、40 个县旗市,涉及人口达234 万 (《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此外,近年来频发的水体砷污染 事件及其对饮用水源造成的威胁,更是给 饮用水安全带来挑战。控制饮用水砷污染 以及相关的健康风险,这成为许多地区和 供水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针对砷
汞(Hg)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其毒性与形态密切相关,甲基汞(MeHg)是毒性最高的汞化合物,一直是汞形态分析的主要对象。目前, 水产品摄入通常被认为是人体MeHg的主要来源。大米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主食,对于生长在没有明显汞污染地区的水稻, 其总汞(THg)水平通常低于我国粮食中汞的限制标准(20μg/kg,干重)。但近期研究发现,生长在贵州汞污染地区的水稻,其THg含量高达 569
汞离子和铅离子作为“优先控制有害物质”名单上的两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毒性,因能对人体免疫、神经系统造及环境体系产生较大的毒害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对有毒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基于生物催化(酶、微生物等)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相比,DNA能够特异性识别小分子, 受环境干扰和限制少等优点,使得电化学 DNA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对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其中氮氧化物是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问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目前大气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普遍使用的催化剂体系为钒系催化剂,如V2O5/TiO2、V2O5-WO3/TiO2, 其最佳活性温度为300~400℃。催化剂的载体TiO2 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虽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化学物质。自1929年青霉素被发现并很快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以及作为生长促进剂加快动物生长[1]。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焦点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等。研究表明,摄入体内的
砷及砷化合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美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NIEHS)、美国环保局(Us -EPA)等诸多权威机构所公认的人类已确定的致癌物。砷的毒性与它的化学性质和价态有关。在水体中,砷一般以三价、五价砷离子或者有机砷存在。其中,三价砷离子的毒性最高。进入人体后,它可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形成特定的结合物、阻碍细胞的呼吸,而且对线粒体呼吸作用也有明显的作用。五价
水稻是中国人的传统农作物。它不仅为国人提供了主食,其种植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水稻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出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和腐烂的植物动物组织一起,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Microbial Fuel Cell, MFC),这些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被转变为电能,这是的水稻田被发现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能源来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