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关于语文课程目的论争

来源 :国务院学位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之前,文学界忙于推行"言文一致"、语言学界忙于推行"国语统一",关注的只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和结果的语体变化.1920年,初等小学改"国文"为"国语",白话文正式进入语文教科书之后,语文课程目的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论争.通过梳理发现,论争主要是围绕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方面展开的,无论那一方面都存在双重目的说和单一目的说.通过辨析可以认为,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课程目的,应以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以了解知识、培育思想、熏陶情感为辅;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和内容关系的关系来看语文课程目的,应以学会体验言语形式为主,以领悟言语内容为辅.无论从哪种关系来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分别是经由后者成就前者.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亲子互动一直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家庭系统论是现代研究者运用系统论研究亲子互动的新理论和思维范式。本文从家庭系统论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入手,介绍了家庭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随后从家庭系统论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探讨了学前儿童亲子互动与夫妻系统、祖辈系统的相互关联,以及家庭系统对学前儿童亲子互动的影响作用。最后就家庭系统论范畴内对学前儿童亲子互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观点。
在叙事研究中,对叙事资料的分析主要从下面两个维度进行: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组合出四种叙事分析的方法:整体-内容分析、整体-形式分析、部分-内容分析、部分-形式分析。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各有其优势与适合的研究目的。本文仅对整体-内容分析法做详细的介绍,并辅以案例,即分析一位教师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