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损伤后血浆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的变化

来源 :中国科协第十四届年会第十七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比较辐射损伤后1d和22d受照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改变.方法:150只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 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在照射损伤后不同观察时段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OhdG的特征性变化.结果:在辐射损伤后1d,8gy照射组血浆DNA加合物8-OhdG与假照射组比较有明显生高,但1-4gy照射组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与假照射组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在照射损伤后22d,各照射剂量组动物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与照射组比较显示特征性增加,其增加幅度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检测血浆DNA加合物8-OhdG含量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观察和评价辐射DNA损伤的生物指标.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肝细胞性肝癌古原发性肝恶性肿瘤90%,转移和复发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探讨肝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寻找相关蛋白标志已经成为肝癌研究的重点,除AFP外目前仍没有一种得到公认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人类外周血血浆中包含着丰富蛋白,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可表现在血浆/血清蛋白结构和数量水平,此类特征性变化有可能作为实时监测指标,对于肿瘤诊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
本文通过观察表观遗传学标志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焦炉逸散物致癌作用的机制,最后得出结论: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可致细胞发生明显的基因甲基化和DNA损伤改变,其遗传损伤效应可能与MGMT基因高甲基化导致其蛋自表达受抑制有关。
目的:一次性过量酒精灌胃对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定量测定与评价。  方法:将成年雄性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大鼠灌胃纯净水;实验组:给大鼠灌胃50%酒精(按0.76ml/100g·d),制作酒精急性氧化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液中氧化指标:丙二醛(MDA)的含量,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力(total antioxidant force,T-AOC)的改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目的:用商品化的生物指示剂确定气体二氧化氯达到空间灭菌水平所需消毒参数,同时评价环境湿度、有机干扰物、物体表面材料对气体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商品化及自制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作为生物指示剂,对气体二氧化氯在不同消毒参数及实验条件下对微环境实验室消毒效果进行定性评价。结论:环境湿度升高,气体二氧化氯杀灭芽孢作用显著增强,但湿度过大时光滑表面容易结露,金属表面产生轻微的腐蚀,环境相对
目的:检测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s)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GPR40配基对原代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和INS-1细胞株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GPR40、GPR41、GPR43、GPR84、GPR119及GPR120在大鼠不同组织和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GPR40激动剂GW9508或亚油酸(LA)作用于原代胰岛β细胞2 h后,收集培养上清,用大鼠胰岛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和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100,50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10,20,5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作用AHH-1细胞2h后4Gy 6
本研究以p53、cyt-c和apaf-1为观察指标,选用性成熟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辐照模型组、3mg/kg、6mg/kg和9mg/kg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给药结束后,给药组和模型组动物以100mW/cm2的高功率微波辐照15min,大鼠分别在微波辐照之前、辐照后第3,7和10d解剖取睾丸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的目的
目的:观察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结合甲基化芯片结果,收获GMA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中期(第20代)、转化后期(第30代)16HBE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技术分析该基因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甲基
目的:建立卵白蛋白(OVA)诱发的变应性鼻炎(AR)豚鼠模型,观察其临床症状、病理学和免疫炎症反应有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实验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组,由OVA和氢氧化铝凝胶混合液腹腔注射致敏和OVA溶液局部增强滴鼻,周期为21天.休息一周后,60mg/ml OVA溶液经鼻反复激发7天,而后改为隔日激发14天,对其喷嚏、抓鼻、眼泪、鼻涕及呼吸困难做动态症状学观察.自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