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期口腔鳞癌患者改良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估

来源 :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肩脚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 MSOHND)和传统肩脚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classical 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 CSOHND)对cN0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14例cN0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SOHND组和CSOHND组,对颈清扫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术后肩功能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术后第三个月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果:1. MSOHND组和CSOHN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6.45±10.72分钟,105.19±8.22分钟,P<0.01) 2.MSOHND组和CSOHND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20.96%,21.15%(P>0.05)3.两组患者术后三个月生存质量平均总分为MSOHND组627.76±177分,CSOHND组566.191±190.86分(P<0.01)04.术后随访两组患者1年发现CSOHND组有一例T3期舌癌患者对侧颈淋巴转移,其它患者未见原发灶及颈部复发。 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改良肩脚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肩脚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相比。显著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成为本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口腔颌面部的肿瘤良性比恶性为多,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为辅.口腔颌面部肿瘤有以下特点:患者常承受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疾病可造成长期食物摄人不足、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等,使患者营养状况低下;由于肿瘤对
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癌痛和疼痛信念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方便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口腔领面外科口腔癌住院患者120例,于术前1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癌症疼痛情况调查表》及《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结果:口腔癌患者发病初期癌痛程度以轻度为主,术前癌痛程度以中度为主,癌痛性质以间歇性及持续性疼痛为主。癌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
目的:改变游离前臂皮瓣移植病人供臂保护措施中的不合理环节,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析原有供臂保护流程实施中的不足或弊端,通过成立流程团队、自制供臂保护标识、加强部门沟通、优化环节、规范带教工作、流程图展示,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制定出新流程.结果:流程再造前后误伤供臂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7.80%下降到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持续流程改进后新发不良事件.结论:流程再造
目的:筛选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为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微球体培养的方法富集头颈鳞癌干细胞,通过细胞膜蛋白组学方法筛选头颈鳞癌千细胞样细胞及贴壁培养的肿瘤细胞的膜蛋白表达差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验证可能作为头颈鳞癌干细胞的靶蛋白,并应用临床标本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膜蛋白组学共发现差异膜蛋白123个。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膜蛋白多涉及细胞粘附、受体,通道等
目的:初步阐明iPS细胞诱导成骨信号通路的机制,为颅颌面部缺损的骨组织再生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滋养层MEF细胞的制备与培养,iPS细胞的培养与传代;HEK-293T细胞的培养,SATB2质粒体外转染,iPS细胞感染目的基因;基因转染效率、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测定;SATB2基因修饰对iPS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SATB2基因修饰的iPS细胞与丝素蛋白Silk Scaffold三维支架复合,
目的:利用4一硝基喳琳-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法小鼠口腔癌模型,提取不同时期的骨髓播散细胞,比较口腔黏膜癌变过程骨不同时期髓播散细胞的差异。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0只,给予100mg/L 4NQ0饮水喂养;对照组10只小鼠,单纯饮用自来水。选择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正常舌粘膜的小鼠10例、舌单纯性增生的小鼠10例、舌轻中度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的类肿瘤疾病,临床表现多为单纯性的颌骨膨隆而导致面部畸形,部分患者以骨折为首发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激活型Gsα基因201位点的氨基酸和精氨酸为组氨酸或半胱氨酸所替代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病理表现为正常的骨组织被纤维组织所替代,其中可见少量骨样组织和未成熟的骨小梁.本研究收集我院41
目的:观察临时性软式填充应用于上颌窦癌术后上颌骨缺损患者进食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软衬材料对27例上颌窦癌术后一周患者进食时进行软性填塞,并与同期上领窦癌术后上颌骨缺损未予填塞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进食情况。结果:应用软衬材料临时填塞患者主观感觉好,进食顺畅,无食物误人鼻腔。结论:软衬材料临时性应用于上领窦癌术后上颌骨缺损患者进食时,能在术后早期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进食不便,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病例中,行术前放疗148例,行术后放疗34例,未行放疗22例.行鼻侧切开术64例,上颌骨全切除术58例,上颌骨部分切除术10例,内镜手术65例,颅面联合进路手术5例,面中部揭翻术2例.2年生存率54.5%(72/132),5年生存率43.0%(31/7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