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冷却过程中Cu的析出行为

来源 :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Fe-2.0Cu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及第二相析出的变化。利用金相显微镜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沉淀析出,分析不同冷速对析出的影响,硬度与组织及第二相析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铜的析出有较大的影响,在0.1℃/s连续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第二相析出,以相间沉淀方式析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析出物逐渐减少,对材料形成更强的强化作用。经过透射电镜能谱和衍射分析,析出物为富铜过渡相,这种富铜过渡相所形成的GP区对合金起强化作用。
其他文献
贝氏体的多层次亚结构,即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已经受到重视。贝氏体的多层次亚结构已成为贝氏体不同于珠光体和马氏体组织的重要方面,其形成本质的揭示对于认识贝氏体相变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短时下贝氏体等温处理获得的相变产物进行显微组织结构的观察分析,以认识下贝氏体片条生长的行为特征,力图揭示下贝氏体精细结构的形成本质,为认识贝氏体相变本质特征提供实验依据。
以前的研究认为:晶粒尺寸、晶界能以及高斯晶粒所占的比例等因素对于取向硅钢发展强烈高斯织构很重要,并分别提出了CSL晶界理论和高能晶界理论,也有研究认为这两种理论都不足以解释高斯织构的形成机制。以上研究都是以某一种取向硅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次再结晶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晶粒尺寸、重合位向点阵(CSL)晶界或高能晶界的变化,从而提出相应理论来解释二次再结晶的形成机制,但是从应用角度来说,人们更关心的是为
已定性实验证实,在钢中下贝氏体孕育期内一旦开始保温,奥氏体中碳原子即能扩散偏聚在晶体缺陷处和原子间距最大的γ晶向上,从而形成贫、富碳(C)区。当贫C区(γ)成份(χγ),达到以等温温度(T)作为Ms点的成份(Xγ=Xα)时,即孕育期终了,该区(γ)能以马氏体样形成下贝氏体铁素体(BFL)核胚(α),孕育期内C原子扩散偏聚的驱动力就是终态(孕育期终了)时奥氏体中C含量和始态时原始奥氏体中C含量间的化
表面浮凸效应常被作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相变特征讨论。本文对预先抛光3mm厚的T8钢试样进行真空热处理,加热到1050℃,保温40分钟,炉冷。对未浸蚀的试样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时比容增加,体积膨胀,表面产生浮凸效应,呈"A"型。
本文介绍了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特征、贝氏体的定义,讨论了贝氏体相变热力学计算、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长大机制和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制,过渡性是贝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给出了钢中的贝氏体、贝氏体相变的新定义,贝氏体铁素体相变驱动力约为-905J/mol,贝氏体铁素体在贫碳区中,以γ→α 形式形成BF,以界面替换原子热激活跃迁方式形核长大,碳贝氏体化物(BC)在BF/γ相界面上形核,沿着相界面长大,碳化物长大
本文在Thermecmaster-Z试验机上对C-Nb及c-Nb-Mo两种成分体系的低碳微合金钢进行压缩变形热模拟试验,绘制了相应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Mo元素对低碳微合金钢的动态连续转变(CCT)、显微组织及硬度性能的影响。
国家西气东输二线采用API5L X80级管线钢,螺旋焊接钢管的最大壁厚为18.4mm,采取双面埋弧焊接方法。第一次焊接热输入能量在22.7KJ/cm,第二次焊接热输入能量在24KJ/cm,本文主要研究二次焊接对一次焊缝和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本模型基于Garcia和Offerman等提出的两个阶段生长理论,采取位置饱和形核形核模型,各向同性生长以及新旧两相界面前沿溶质场线性分布近似,对溶质场相互干涉引起的软碰撞问题给了清晰的描述。该模型综合考虑一维和三维的情况,精确的预测了0.37C-1.45Mn-0.11V不锈钢中等温铁素体的形成和Al-0.2wt.%Sc合金中Al3Sc的脱溶析出,模型简单又不失物理意义,模型的主要部分包括:形核模
取9Cr2Mo钢和GCr15钢,奥氏体化后进行中温等温转变,采用金相显微镜和QUANTA-400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贝氏体碳化物的形貌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上贝氏体碳化物呈长短不一的薄片状或短棒状,分布在铁素体亚片条或亚单元之间,其排列与贝氏体铁素体片条轴向大体上平行分布;下贝氏体碳化物呈细片状或纤维状等形状,分布在铁素体片中间,大多数与片条的主轴方向交角排列,但角度不等。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γ/α
利用热膨胀仪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CFB/M复相钢及其Nb微合金化钢的相变临界点Ac1、Ac3、Ar3、Ar1,同时测定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热膨胀曲线,研究了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和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连续冷却速度下得到试样的组织形貌,借助显微硬度计测定了试样不同组织区域的显微硬度值。实验表明,微量Nb形成的第二相析出,可提高Ac1和Ac3,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