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高血压患者冠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来源 :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暨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The 24th Great Wall Int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脉压来反映动脉的结构与功能;探讨增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年龄≥80岁为高龄,年龄≥60岁且<80岁为老年;同时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高龄高血压组(Ⅰ组,119例)、高龄非高血压组(Ⅱ组,43例)、老年高血压组(Ⅲ组,76例).所有高血压患者(195例)按高血压病程分为四个亚组.A组:<10年(44例),B组:≥10且<20年(48例),C组:≥20且<30年(60例),D组:≥30且<40年(43例).所有患者经64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检查,分别记录左冠状动脉主干CS (CS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CS (CS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CS (CSLCX)、右冠状动脉CS (CSRCA);颈动脉彩色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动脉脉压(PP).所有患者记录高血压病史、病程及吸烟史;记录身高、体重,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T).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7例,年龄18~45(38.01±5.78)岁,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A组(<70次/min,n=170);B组(70次/min≤静息心率<80次/min,n=266):C组(≥80次/min,n=231).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结构与
会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率的关系,以及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方法:测定250例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血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值.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组分为杓形组(n=127例),非杓形组(n=70例),反杓形组(n=53例).
会议
目的:进一步做好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摸索适合农村社区的创新的二级医院联合社区对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实施方案,回顾医改2009~2011年,二级医院联合农村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的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后管理干预,并对部分高危极高危患者的靶器官之一心脏左室重量指数的基线和随访三年后的指标的记录及
会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同时入选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9例,两组人群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人群各种临床指标,并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PWV和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74±1.38m/s、49.78±11.35mg/L与非高血压组8.36±1.49m/s
会议
目的:肺动脉高压是常见、多发、重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或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我国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明显缩短了我国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水平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我国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就我国"十一·五"期间肺动脉高压防治研
会议
目的:研究卧、立位对高血压患者四肢血压与心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动脉硬化检测者120例(男、女各60例),分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组,每组60例,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测量卧、立位四肢血压与心率.结果:正常血压组中,立位时的下肢血压比卧位时高[收缩压(196.78±22.42)比(130.76±18.63) mmHg;舒张
会议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其中男87例,女41例.年龄65~87(75±12)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等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
会议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EH伴IGT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汉族EH患者499例,其中男性259例,女性240例,年龄(53.91±11.85)岁.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据空腹血糖(FPG)及服
会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 (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会议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观察替米沙坦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经氨氯地平5mg治疗降压效果欠佳的高血压病人100例(>160/90mmHg),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80mg组(n=50)和氨氯地平+氯沙坦50mg组(n=50).治疗8周后,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同时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