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式机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niu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计划、创新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各项实践活动围绕同一个项目主题,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逐步展开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活动.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经历一个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全部过程,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的集成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多学科的技术技能,也需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一般而言因校制宜,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探讨培养创新的方法、途径。通过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依托先进的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和研究项目等,可以兼顾基础理论和专长,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为了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教学中不仅引入了大量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案例,还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更加充实和生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特色教学等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有益的参考.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其涉及大量的机械设计规范、经验公式等内容,其知识点系统性差,影响了学生对其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文中进行了利用综合作业来系统化课程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的探讨文中从涵盖整个课程知识点的综合作业和涵盖各章知识点的综合作业两个方面进行了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和实践发现,涵盖各章知识点的综合作业的效果更好,更适宜推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提高其教学效果对学生机械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文中通过多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摸索,从启蒙课程设计思想、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推进课程设计改革、掌控课程设计关键4个方面总结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研究与体会,在实际中提高了授课效果,改善了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
机构设计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学习内容.内容涉及应用实践和研究设计,要求学生做到学用结合,既要熟悉各类机构的特性和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机构设计的教学效果,利用Matlab对一工程应用的六杆机构进行了相关优化设计工作,通过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相关理论和设计工作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实际应用中间题的解决,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化分析工具的应用方法,有效地提
针对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3方面对研究型大学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了达到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融合、分类,以及适当的外延.教学方法上注重探究和启发,强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要.
绘制机构示意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针对大多教材对此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的现状,结合实例对机构示意图中平面低副的画法进行了探讨,为机构运动简图教学提供参考.实际机构的构件外形和运动副构造往往比较复杂,并且大都装在机壳体内部,初学者不容易搞懂。学生很难缺乏感性认识,很难从实际结构中抽象出机构示意图,教学时应多准备实际机构的视频和模型,通过运动的模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绘制机
文中从课程设计内容、教学方式、设计方法与手段及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总体改革思路的指导下,今后课程设计应逐渐达到以下3个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更新知识力,使课程设计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注重实践性,加强学生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了《机械设计》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以及应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初步建立一套比较合理、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程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建立了全过程动态的考试评价体系。改变了原有的闭卷
该校对连续几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调研分析报告表明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实习和实践环节,对于未来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如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所谓非技术性能力即软实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实施《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的建设.分3阶段,通过两年,将理论与实践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实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理论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理论到实践中去验证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