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理论--传媒话语权研究的权力范式

来源 :两岸资讯一体化与新闻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是重要的传媒话语权研究分析工具之一,本文拟对文化霸权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来源进行回溯,并对其理论范式进行梳理,进而对于传媒话语权研究的影响进行评介,分析其对传媒话语权研究的启示,认为对媒介话语权的定位应是使其构建公共领域,促进信息的共享,提供社会公众表达意见的平台和干预社会的途径,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凝聚。媒介话语权回归其公共权力的本来面目,使其成为不同社会群体、公众自由表达利益需求的公共空间;着力提升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地位,使其成为真正拥有媒介话语权的主体,媒介要成为其“说话”的平台;在媒介话语权成为公共领域的同时,允许对话、辩论、差异的存在。
其他文献
科普网站通常是指以科普信息为主要内容,专门为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而建立的网络平台,目前已经成为科学普及与传播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与标准,科普网站建设的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对科普网站质量进行评价、提升科普网站建设水平成为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发展阶段、受众特征、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普网站的现状,对国内外科普网站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
接牢地气,是说作为地面频道的媒体,应该使自己的电视节目实现"在地化",即适应地方需求.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加速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地化"与地面频道的生存息息相关.实现"在地化",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率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进现实生活,把镜头、话筒伸到基层、对准群众,记录他们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倾听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以及诉求和意见,使节目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2013年8月22日,济南市中院在审理"薄熙来案"中,启用微博,全程直播庭审过程.同一天,凤凰卫视女主播杨舒用手机"播报"微博,因为这时的微博,是庭审唯一的消息来源.新媒体时代,微博载人了新闻史册.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主流舆论场呢?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新兴媒体下电视竞争的优势仍是内容,必须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电视应花力气建构主流舆论场,电视身份和传播渠道的融合重构。
2002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开办了大型的日播政务专题栏目,专事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发布、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专题报道,可谓开创了国内城市电视台的先河.伴随着国内媒体运行的重大变革,政务类节目面临各种挑战——节目同质化、时效性滞后、吸引力下降等.新时期,城市电视台自办政务节目如何生存,成为业界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政府行政服务观念进一步更新,自我纠错的能力和要求也与日俱增,这体现在政府对自身监督和纪律
时下只要翻开平面媒体的版页,打开各家电视台带有新闻性质的频道,几乎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时评——×××",一时间"时评"文体成了各级媒体的"新宠".笔者认为,时评再度兴起是时代变迁和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之必然.媒体间相互学习、借鉴无可厚非,但是不加分析地效仿甚至抄袭难免会出现“东施效颦”之丑态。时评作为一种公众表达,其“评论”(观点)是最主要的诉求。对于这样的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等带有杂文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新时期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赋予城市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也更艰巨,反腐报道的力度决定城市台的影响力大小.从地方媒体看,现今的舆论监督还在低层次、浅层面徘徊.反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声不可谓不猛,一时间成为了网民寄予厚望的"反腐主阵地".抢占"反腐主阵地",城市台大有用武之地.《真相30分》是成都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调查、舆论监督类栏目。开办4年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社
香港免费电视执照开放议题酝酿多时,试图促成多样的电视生态.然而台湾经验提供了反思角度,开放具有民主意义,但也可能引进市场逻辑,逐步形塑某些违反新闻专业的现象.单是聚焦于执照是否开放,开放几张等议题,或者开放更多家免费电视,不一定能营造更好的电视新闻环境.为建构更完整的新闻专业环境,本文主张,执照开放是重要第一步,但在开放似乎已成共识的状况下,香港社会应聚焦至未来电视新闻环境管制之上.如果需要,确定
电视新闻报道是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业务活动,报道的正确性离不开前沿理论的指导.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一系列重要部署,新闻界应如何相应?笔者就此进行探讨。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和统稿总局课题《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的思考,笔者对传播理念的“四个创新”进行讨论:即从“宣传为主”到“传播为本”,从“信息封闭”到“信息
本文围绕关于网络信息选择性接触及其后果的推断,对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接触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网络时代选择性接触的因素展开讨论,提出网络时代不仅仅会有选择性接触,还会产生扩展性接触与旁导性接触。由于人们的接触范围扩大,接触过程中受到认知闭合需求和网络信息寻求效能的影响,网络时代信息接触的结果并不会像有些学者担心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单向;相反由于信息渠道拓宽,所接触的信息同时有内容多样的倾向,由此会对人的观点态
台湾"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台湾珍贵自然文化资产为内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打造的虚拟信息库(整合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该计划期望利用不断演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处理与汇集台湾文化产品,进一步加值整合,以创造更大的数据价值与应用层面,达成知识管理与文化传播的目标.台湾通过十余年的“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推动,有效地通过政府的力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