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開挖基地外窄巷現象之探討--案例分析

来源 :2013第九届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深开挖基地外窄巷现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案例说明窄巷效应对壁体变位之影响,文章指出都会区深开挖工程经常遭遇基地旁存在既有大楼之状况,且该大楼之地下室与新建工程之连续壁仅有一巷之隔.就土压力理论而言,两基地间所夹之土壤为有限宽度之土体,且受巷道两侧挡土墙之束制,其作用於新建工程挡土墙之土压力应低於理论主动土压力,故新建工程挡土壁之侧向变位应低於预期.但依据实际监测结果,有限宽度土压力所造成之挡土壁位移反而大於无限宽度土压力之状况,且新建工程与邻房大楼间窄巷之地表沉陷较经验值超过甚多,此种邻窄巷侧壁体变形及地表沉陷大於预期之状况概称「窄巷效应」,两个工地挡土壁间所夹的窄地会造成所谓之「有限宽度主动土压力」,此主动土压力受二挡土壁间有限宽度的影响确实会有减少的效应,但对坚实度较高之土壤效益并不彰显。但是「有限宽度主动土压力」绝不是深开挖工程的「利多」,案例一及案例二的分析比较显示,即使单独考虑有限宽度主动土压力对工程的效益也极为有限,反而因「窄巷效应」使工程产生更多的问题。
其他文献
介绍玻璃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玻璃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是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特性及具体实际,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依据,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合理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控制,科学评定安全绩效并进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搞好安全生
玻璃幕墙工程是目前外墙非常重要的装饰工程之一,其设计、所用材料的类型、结构形式的选择、施工工艺等不仅关系到幕墙的使用功能、装饰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幕墙的结构安全、工程造价、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建筑节能等方面.因此玻璃幕墙的设计、材料的类型、结构形式的选择、施工工艺等都是玻璃幕墙工程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玻璃幕墙工程的重中之重.大型的玻璃幕墙工程通常是在结构上特别是柔性结构上安装,由于计算模型和真实结构
目前还没有国际或国家标准规范建筑用光伏夹层玻璃(俗称双玻组件)额定工作温度的测试方法.本文针对单晶硅双玻组件,建立太阳能电池额定工作温度的室内测试方法,根据双玻组件的实际工作特性,分析了环境温度、环境风速和最佳负载对双玻组件工作温度影响以及这些条件的实现方法.通过测温热电偶检测出双玻组件的盖板温度、电池温度和背板温度得到电池组件的额定工作温度.应用该测试系统测试出来的温度比间接测量的温度精度提高了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系统CA450B标工程之A1台北车站(C1/D1双子星联合开发大楼),於开挖施工过程中需针对开挖面下之景美卵砾石层进行抽水解压,避免上举隆起之安全系数不足而发生破坏.本文介绍双子星大楼之景美层抽水案例,藉由於连续壁、地中壁及壁桩中预埋之钢管打设适当数量之抽水井後,再经不同阶段之抽水试验验证抽水能量足够,其後先设置抽水期间之配套措施再分阶段抽降景美砾石层水压进行A1车站地下开
本论文介绍台电竹工超高压变电所出口161kV电缆线路洞道工程,讨论潜盾工程在卵砾石层地盘施工遭遇之间题与地表沉陷.现场钻探13个钻孔最大深度为35m,钻探资料显示地下水位於地表下约0~6.3m,本工程之潜盾隧道开挖主要在卵砾石层(GP)内进行.本工程以4台加泥式土压平衡潜盾机施工,竹工直井至畚箕窝直井隧道段潜盾机外径为6.70m;畚箕窝直井至山崎直井段潜盾机外径为6.24m.本研究获得以下各项结论
本研究依据ICC及EOTA评估准则及采用ASTM试验标准,评估与测试国内生产之化学锚栓与机械锚栓之工程特性.本研究参照ASTM E488-ICC及EOTA等规范测试混凝土用机械与化学锚栓之抗张、抗剪及周期性耐震特性,另评估化学锚栓之长期荷载之潜变行为,试验锚栓之尺寸为包括M12锚栓、1/2英寸膨胀锚栓及#6与#7钢筋,试验用混凝土标称强度为20.6Mpa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依标准钻孔、清孔後安置锚栓
花东铁路电气化新建工程溪口隧道(3,140m)及光复隧道(2,360m)系为平原区之浅覆盖隧道,内空净宽11.3m,布设两股轨道及两侧维修步道.隧道施工以明挖覆盖工法为主,另有穿越寿丰溪北岸(75m)及南岸(85m)、马太鞍溪北岸(170m)及南岸(120m)四处堤防段及一处穿越既有台9线公路(120m)等共五处采用隧道钻掘工法施作.钻掘隧道覆土高约4~18m,穿越砾石层,开挖断面宽度13.7m,
水文地质参数於卵砾石层隧道或深开挖之排水或止水设计,为重要因子,惟设计阶段常以经验式或现地透水试验/抽水试验进行推估,但常与实际开挖遭遇情况有较大差异,故如何获得较正确水文地质参数,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选择之NATM隧道案例,基於其遭遇地质主要为卵砾石层,隧道位於地下水位以下,施工阶段因应采用水平地质探查孔及排水钻孔,采查隧道开挖面前方地质及预先排水.藉由施工阶段隧道开挖面地质、地下水位及钻
本文就大面积深开挖引致地表隆起进行了研究,指出一般的深开挖工程由於挡土壁会产生侧向变位而引致地表沉陷,因而在工程实务之概念中,开挖应该会导致地表沉陷.但开挖是将土方移除,属於解压的行为,在理论上会引致地层回胀,反应在地表则应有隆起之现象,因而开挖时地表是沉陷或隆起应该是解压与侧向变位二种行为的综合效应,若开挖的面积小解除的压力不大,隆起量很小,在开挖过程中经常被地层侧向变位所引致之沉陷抵消,而无法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捷运之端点台北站(A1车站),地下车站含停车场共设计地下四层,地下结构单层面积达25775平方公尺,开挖27.175公尺深,地面以上为两栋高56层及76层之共构联合开发大楼.其位置横贯台北车站西侧C1、D1用地及重庆北路,基地之北、东、南三侧分别紧邻市民高架台北地下街、台铁地下停车场及台高铁隧道等既有结构物,其中尤其以南侧紧邻营运中之台铁、高铁隧道因其变位控制相当严谨,是为本站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