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精度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的论证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提出用三种方法对雷电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进行论证:1.直接计算雷击故障点测量结果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结果的距离;2.统计同一通道多次回击放电的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结果的离散误差;3.当有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探测仪探测同一闪电回击时,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误差。用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九七年山东高精度雷电探测数据(四站及四站以上,山东本地雷暴)进行了分析,得出误差在一百米以内占29℅,三百米以内占65℅,五百米以内占82℅,一公里以内占94℅。
其他文献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从行星掩星探测行星大气的遥感技术发展而来,自1995年JPL的GPS/MET试验获得成功后,利用星载GPS接收机对地球大气进行测量的研究及实验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双星探测计划和双星有效载荷公用设备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双星探测计划中大容量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探测空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恶劣的太空环境给人类在太空的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械臂系统在太空中得到了成功的试验及应用
在现代卫星大地测量中,中性大气折射(大气效应)是重要的误差源之一。关于如何消除大气效应影响的模型有许多,其中用得较多、较有名的模型之一为Hopfield模型。当然Hopfield模型在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最近升级改造后的瑞利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并从其对武汉地区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探测的典型结果,给出了该激光雷达对中层大气主要参
报告首先论述和分析21世纪空间探索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目标,介绍了欧美等国已在开发的微小型化探测技术(电源、通信、控制)以及新的技术概念(太阳帆技术验证),较全面地提
本文简单回顾了航天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出现的必然趋势,并且以笔者自己的开发体会,分析了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航天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优势.
卫星及有效载荷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非常烦琐的工作.为了实现测试自动化,使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判读都能自动进行,并可根据测试现场情况快速地增加或减少测试用例,改变测试
介绍了GPS/GLONASS在空间飞行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应用方式。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正在使用以及正在发展的几种星载数据总线,对它们的技术性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对星载数据总线技术的选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