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Sunda盆地下第三系Zelda段沉积特征

来源 :2005年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unda盆地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Sunda海峡,面积约7000 km2,早第三纪是一个典型的半地堑盆地,发育了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沉积中心最大厚度达16000ft(约5000 m),盆地呈南北向展布,基底为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变质玄武岩、云母片岩和灰岩(P.C.Tonkin,R.Himawan,1999).盆地于古新世一渐新世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初具雏形(Hall,1997;C.Howells,1997),碰撞产生了NW-SE向的主应力剪切带,形成了一系列近于南北向展布的、与主应力方向对应的半地堑,Sunda盆地就是这些半地堑中的一个(J.B.Aldrich,1995).在Sunda盆地内还发育了次一级的半地堑.盆地受同生边界断层控制,在渐新世边界断层一直处于活动时期,并充填了厚达9000ft的Banuwati组和Talang Akar组Zelda段的陆缘碎屑沉积(J.B.Aldrich,1995).后来由于海侵,沉积了中新世-全新世的Butu Raja组、Gumai组、Air Benakart组和Cisubuh组的海相地层.目前该地区属于爪哇海域.前人认为该盆地下第三系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积,不存在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R.Young,1995;M.H.Gardner,2003).本文的重点是在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后,对该盆地下第三系Zelda段的陆缘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解释,认为Zelda段属于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详细论述了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其他文献
将工程力学中关于应力集中的基本原理在区域构造活动中延伸和应用.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确定基岩裂隙水的勘察靶区、圈定集中供水水源地、确定探采结合孔井位、简化勘查工作量、提高找水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裂缝的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总结,依据物探三维立体数据文件,划分出地裂缝易发区,为控制地裂缝的产生、减少地裂缝灾害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本研究可为重大工程立项提供防灾避险的预警预报,同时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本区可持续发展做好区域规划工作.
国家石油公司有3种发展趋势.其一,大部分油气资源丰富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的性质没有变化,继续从事本国的石油、天然气业务以及负责与外国公司合作,如大多数欧佩克产油国;其二,部分国家石油公司大幅度降低国家股股份或全部私有化;其三,有少部分国家石油公司大力扩大国际化经营业务.本文探讨国家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包括,一、国家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挑战,三、中
非洲油气勘探区评价和战略选区工作的目的是在非洲选择有利勘探投资的区域,以便中国油公司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获得最大勘探效益.面对非洲油气勘探中国油公司应如何决策?采取什么勘探策略和措施应对?油气勘探选区应选哪里?怎么选?为什么?笔者针对以上热点及难点问题,初步拟定的对有利勘探区的筛选思路是,用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盆地类型、含油气系统、潜在可采储量和勘探状况来聚焦勘探选区,在把握油气勘探地质选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一批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国际勘探开发项目作为其战略出发点.面对国际上各种收购和参与机会,如何选择技术上可行并且有经济效益的项目,是国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评价的主要任务.本文研究,国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技术评价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地质评价和开发评价。
自2003年以来,中油集团国际公司(CNPC international)先后在中非地区的乍得和尼日尔等国获得了多个风险勘探区块.这些区块有些是国际油公司经过多年勘探退出的,有些是新区,区内一般仅完成了区域重力、磁力测量及少量的二维地震勘探,没有钻井或仅有一到数口钻井,勘探程度很低.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区域地质分析、盆地类比,指出这些项目所在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及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参考。
盖层是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地质要素之一.盖层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成因和封盖机理,可以将盖层分为岩性盖层、断层盖层和成岩盖层.不同类型盖层(面)的封盖机理、影响因素和分布都有其特点.岩性盖层根据其封闭油气的机理可以划分为膜盖层和流体盖层,前者主要靠盖层的毛细管压力控制烃类聚集,而后者是靠盖层的最小有效应力控制烃类聚集,如硬石膏和盐岩等.不同岩性盖层的发育受盆地所处的构造环境、古气候带和盆地演化阶段控
滨里海盆地作为世界上特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已经发现了阿斯特拉汗、田吉兹、扎纳诺尔等大型、特大型油气田,表明该盆地含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实践证实,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是油气聚集丰富的构造带之一,在该构造带上中国石油(CNPC)拥有两个油气储量可观的油田,即扎纳诺尔和肯基亚克油田;此外,在中区块正在执行风险勘探项目.3个区块均位于滨里海盆地东缘隆起带的中部,构造位置十分有利.研究区主要目的层为石炭
众所周知,南美洲曾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油产地之一,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上仅次于中东的第二大油气产区.和西方工业国相比,南美洲各石油工业国技术、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资金缺乏,油气工业水平整体较低,有些地方勘探程度很低,具有相当的潜力.从投资环境看,由于2004年胡锦涛主席对拉丁美洲4国的成功访问,我国与南美主要国家的关系达到历史上最佳水平,虽然个别国家政治尚不稳定,但总体来说对吸引外资还是比较有利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加快发展,油气能源需求迅速增长,油气能源缺口逐年加大,2004年石油进口已超过1.2×108t.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油气进口还会不断增长.在加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快对国外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勘探开发程度、油气基础建设与油气储运条件的研究,为我国开拓国外油气市场和充分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做好研究准备.为此,2000-2004年首选我国周边油气资源丰富的亚洲地区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