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与健康不良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积极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等。然而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增加、学生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等现象仍然没有好转,究其原因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率不高、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不乐观。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三个主要场域,其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最初的场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在早期的体育兴趣培养中,家庭相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对象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家庭因素并将其分类整理以期达到:整理出的家庭影响因素能够在实践中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干预方案提供一些借鉴手段、理论上为相关研究学者后续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青少年体育"、"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家庭体育"、"家庭体育环境"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高品质文献与论文97篇,筛选过后精读35篇并将其纳入综述。2)逻辑分析法,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所搜集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读纳入本文的所有文献过后会发现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具体的指标与"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AHKGA)"(目标是通过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善和体育健身环境的优化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出一辙。可从体育观念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因素。体育观念方面:1)家长的期望信念、价值信念与孩子的期望价值信念和体育锻炼行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也即家长觉得孩子的运动能力不错、家长认为运动很重要,则孩子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评价很高且持续的参加体育运动。2)家长体育知识越丰富对孩子的体育启发越有帮助。3)家长的锻炼意识增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锻炼意识,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的体育行为。4)家长是否期望学生学成一门体育技能或者在赛事上取得名次。行为方面:1)家长喜欢并且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父母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父母锻炼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程度随之增加。2)家庭的运动器材充足且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营造较好的家庭体育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与体育参与行为。3)同伴效应之血亲兄弟姐妹的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孩子受兄弟姐妹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大于父母的影响。4)家长经常陪同孩子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家长会接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等因素对孩子的体育参与有显著影响。5)家长在体育消费上对孩子的支持在促进孩子的体育参与上的作用较小。除了体育观念与行为两方面,许多研究还涉及到了中介变量的研究其中受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有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社会资本等因素。家长的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等也被证明是高度显著的因素。研究结论:1)年龄越小,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受到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占比会逐渐增大,因此在儿童青少年这一养成体育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格外注重家庭体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2)家长的体育观念和行为是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关键家庭因素。3)大多数家长在营造一个良好家庭体育环境上的努力仍然停留在"观念支持"的层面上,做到行为表率与支持的家长占比极少。4)由于家长的体育观念与体育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如何将家长的体育观念更好更精准的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正向的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是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5)研究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家庭因素现有相关文献的调查对象多为高年级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学龄前儿童数据的缺失、长期的(跨学段)追踪式研究的缺乏亦是本研究领域的短板所在。6)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家庭因素也会发生改变,学者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对相关影响因素更深层次的挖掘以优化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