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限制多模干涉耦合器的设计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了一阵新型的多模干涉(MMI)耦合器,通过减小多模波导区衬底折射率,加强了对光场的限制,以激发更多的导模来提高映像质量.我们采用二维有限差分波束传播方法(2-D FDBPM)模拟了这种新型的结构,结果表明映像质量比传统结构有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扫描X射线透射形貌技术(Lang法)研究了半绝缘砷化镓中的高密度位错的结构与分布,在没有特殊工艺措施的情况下,一般LEC法生产的SI-GaAs单晶片的周边区域,都存在着高密度位错的相互作用、割阶和缠绕的产物-胞状结构.
我们用NH作气源的MBE法在Si(111)衬底上外延生长了高质量的AlN单晶薄膜.在生长开始前,先沉积Al以覆盖Si衬底表面防止Si的氮化.用XRD,DCXRD(X射线双晶衍射)、原位RHEED(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AFM(原子力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外延层进行了结晶性和表面形貌的表征,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对AlN外延层进行了考察,发现我们获得的AlN是六方相,外延的取向关系为(0001)AlN/
本文研究了用MOCVD方法在(100)InP衬底上外延InP,其p掺杂在不同浓度下的扩散问题,发现了扩散长度随浓度的变化关系,还研究了P-InP的掺杂浓度与退火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退火环境(AsH/H和PH/H)下,所得到的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积.
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了高阻GaN膜并用霍耳测试系统做了外延膜的高温变温电阻率测试和高温单个温度的霍耳测试.分析了自由电子浓度及其迁移率在高温随温度的变化,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温变温电阻率实验数据做了曲线拟合,得到有关外延膜重要参数,由此估计的穿透位错密度、深能级的激活能和浓度分别为(6-16)×10cm、0.58eV和(2-7)×10cm.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光波导阵列电光快速扫描器,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光波导阵列结构对输出光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器件的工艺制作过程及湿法腐蚀工艺的控制精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器件的扫描特性,指出这种光波导阵列器件可以实现二维空间快速宽视场窄光束扫描.
采用了一种新的质谱方法--辉光放电质谱(GDMS)测试对LEC-InP体材料进行了杂质含量的测试分析.比较了国际主要InP体材料供应商用同样方法测试的数据,以及原材料的质谱数据.说明了材料中主要杂质的可能来源.因为GDMS测试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材料所含杂质情况,并可以明确指导其它光学、电学测试结果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我们使用磷注入快速合成方法得到的磷化铟体材料的纯度非常高,经过退火完全具备制造非
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损耗低、传输量大、保密性好、不受电磁干扰、光纤制造原料来源丰富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高速模拟信号光纤传输模块的设计、制作过程及在测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能代替传统的利用反应离子刻蚀法(RIE)来制作列阵波导光栅(AWG)的新方法——紫外写入法.对紫外写入法制作AWG的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AWG版图,并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和优化.
以多模干涉(MMI)耦合器为核心器件的硅基光开关是一种新颖的光开关结构,具有制作容差大,偏振不敏感,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为了使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必需充分考虑开关的结构设计,改善器件插入损耗,消光比,功耗和可集成性,同时应保证器件的制作成品率.
提出了一种与传统SOI(silicon on insulator)MMI-MZI光开关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结构——完全基于封闭多模波导的MMI-MZI光开关.这种新型结构放弃了传统MZI开关器件中单模传输的要求,采用多模传输,解决了传统脊形单模波导带来的很多设计和制作工艺困难,比如脊形波导比较难以分析,波导刻蚀深度难以控制,器件长度过大,不利于集成等.结构的简化使光开关制作过程大大简化,工艺要求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