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策略

来源 :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07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卫生统计公告中推测在未来的二十多年里(至2030年).心血管疾病仍将占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大面积蔓延成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以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一种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突然破裂可导致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继而引起动脉局部闭塞或远端栓塞,其病变广泛,主要可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等,而其累及冠状动脉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如何防治AS成为全球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AS危险因素的深入了解和积极控制,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心血管病防治的重心,芬兰、美国等国家近年来心血管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寿命延长均与控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使积极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有60%以上的患者AS斑块在进展,这迫使我们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其他文献
慢性病是指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一类疾病,中医常谓之“沉疴”、“痼疾”、“久病”、“顽症”、“百日久恙”等。古往今来,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遗产,我们不能满足于采擷前人点滴的经验,更应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中医学对于慢性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其所特有的治疗方法。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广泛存在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近年,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已超过传染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到2030年,慢性病所致死亡占全部死亡总人数的75%。因此,如何有效减缓并遏制慢性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并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以及少副作用的
“肾脏”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医学,有学者提出《内经》是人类第一部解剖学书籍,其中描述了肾的位置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难经》明确指出“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但由于长期历史及传统思想的限制,解剖学知识没有得到很好拓展,中医只能以表揣内,尽可能向不依赖精确解剖知识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另一个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体系--藏象理论,这个理论“重气化,轻形质”,原来的“肾”的概念在加入一系列附加功
miRNAS(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它的表达异常引起相应调控网络紊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治病求本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所在,miRNA及其调控网络是中医治疗起效的可能作用途径。本文结合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临床研究模式,探讨了以miRNA及其调控网络为切入点研究中医治病求本机制的思路。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肥胖是诸多慢性病的根源,控制肥胖就成了防治慢性病关键。中医防治肥胖有较多优势:预防为先、灵活多样、安全有效无创伤、疗效巩固不反弹。这些优势源于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其采取以“通”为主防治措施。
本文参考古代医家如全元起、张介宾、吴崑等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苦欲补泻”的注释对其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阐明五脏苦欲补泻的实质,分析经文中所论及的五味功效涵义,并进一步指出这段理论的不足之处。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魏映琴在农村妇女疾病普查中发现PID占首位。慢性盆腔炎(CPID)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等,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可致不孕及异位妊娠。西医一般给予物理、抗生素治疗,严重者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方法,结合灌肠、外敷、针灸等综合疗法,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中医药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粘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社会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治愈难度大,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西医疗法虽具有一定疗效,但用药时间长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素有“不死的癌症”之说。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随之增高,65岁以上或7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最高,文化程度较低者患病率较高,女性略高于男性。成年人RA患病率为0.2%-0.8%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便是恶性肿瘤,死亡率约为139/10万。环境及遗传致瘤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再加上调亡调节基因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三种手段互有特点,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