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对小鼠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组织坏死后释放的内源性核酸可通过激活固有免疫而加重炎症反应,提示内源性核酸的感受器及其相关通路在急性炎症模型中有重要作用。D182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与显著的免疫抑制功能,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本文旨在探讨D182对经人工模拟的双链 RNA活化的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并试图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CCK-8验证D182的细胞毒性;不同浓度的D182预处理腹腔巨噬细胞,经人工模拟的双链 RNA片段poly(I:C)刺激,在不同的时间点收取细胞提取 RNA,通过 RT-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P-10及CCL-5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D182对TLR3表达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的poly(I:C)检测D182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balb/c雌性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诱导脓毒症模型,利用腹腔注射D182的方法对小鼠进行治疗,以血清炎性因子、生化指标、肺部切片、存活率为检测指标,衡量D182对脓毒症模型的疗效。结果:实验表明,D182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抑制经poly(I:C)诱导的腹腔巨噬下游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P-10、CCL-5,以及上游TLR3的表达(p<0.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该炎性抑制效果并不是由D182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对poly(I:C)的内吞差异造成的。同时,经D182治疗后的脓毒症小鼠,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有了很大改善(p<0.05),肺部HE染色可看出,炎性细胞浸润减弱,急性肺损伤得到缓解,而D182治疗组的生存率较模型组也有了很大提高(p<0.05)。结论:D182能治疗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小鼠脓毒症。
其他文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三条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说明家长开放日已经成为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常规工作之一。从精心准备,引导家长关注焦点;合理安排,全面展
外界胁迫引起生物体内热激基因的表达,热邀蛋白的产生可以避免胁迫引起的蛋白质凝聚,并且能修复胁迫损伤的蛋白.目前已大量报道多种热邀蛋白在细胞内的生理功能.
建立了九甸峡水库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并应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MPSO)对模型求解。经计算,对于中水年情况,九甸峡水库可满足上下游需水要求,并可比原设计情况多发电0.72
1986年2月~1998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严重的旋前外旋型踝关节损伤Dupuytren骨折脱位病人1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18例病人中,男12例,女6例;年龄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的空间数据综合能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开拓与提高两个方面回顾了1980~2006年的26
The cDNA fragment encoding caffeic acid 3-O-methyltransferase(COMT) in Chinese white poplar (Populus tomentosa Carr.) was isolated and cloned by RT-PCR techniqu
实验测量了纸浆模塑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性能,同时给出了纸浆模塑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为纸浆模塑缓冲包装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设计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Hypericum L.)8组20种1变种植物的分泌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两种
针对石羊河流域干旱缺水现状,以流域属区的黄羊河水库为研究对象,从水库存在的问题、现状和运行状况入手,综合考虑泄洪能力的不确定性及不同典型洪水过程等因素对黄羊河水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迈进2.0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促进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